跌仆伤骨导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进而引发气喘。对于身体强盛的人来说,由于他们的气血畅行,能够迅速调整身体状态,促进骨骼的修复和气血的畅通,因此病情可能会自愈。而对于怯弱的人来说,由于他们的气血流滞不畅,无法及时修复损伤和畅通气血,因此可能会出现病变。
因此,在诊察疾病时,中医医生通常会观察病人的勇气(即精神状态)、骨骼、肌肉和皮肤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够反映出病人气血的流畅程度、脏腑功能的强弱以及病情的轻重。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病情,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理论中,饮食、情志、劳作等因素与人体脏腑功能及气血运行密切相关。您所描述的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中医对于人体脏腑与气血运行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关于饮食过饱导致的问题。中医认为,饮食过饱会使胃中食气蒸发,进而可能导致胃部出汗。这是因为胃主受纳,当饮食过量时,胃的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惊恐情绪对心脏的影响。惊恐会导致神气浮跃,使心肌受伤,进而可能导致心出汗。这是因为心主血脉,惊恐等情绪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心神,导致心神不宁,气血运行紊乱,从而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负重远行对肾脏的影响。负重远行会使骨骼劳累,气越(即气机紊乱),进而导致肾气受伤,肾出汗。这是因为肾主骨生髓,负重会使骨骼受到压迫,进而影响到肾气的正常运行。
疾走且恐惧时,疾走会伤筋,恐惧会伤魂,两者共同作用会导致肝气受伤,肝出汗。这是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疾走会使筋脉受到过度牵拉,而恐惧则会使肝气郁结,两者都会导致肝气不畅,进而影响到肝脏的功能。
劳累过度时,由于脾主肌肉四肢,过度劳累会使脾气受伤,脾出汗。这是因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过度劳累会使脾气受损,进而影响到气血的生成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