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第28章 (12)针刺补泻技巧全解析:从理论到实战的精准运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12)针刺补泻技巧全解析:从理论到实战的精准运用(1 / 2)

黄帝问当阴与阳相混杂,气与血相混杂疾病已形成时应该怎样进行刺治呢?

岐伯说:“刺治此病应取其经髓,并刺脉中营血和脉外卫气”。这实际上是中医针灸疗法中“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的精髓所在。经髓,指的是经络系统中的深层部分,是气血汇聚、脏腑功能体现的关键。而营血与卫气,则是中医理论中构成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基础,营血内行于脉中,滋养全身;卫气外护于体表,防御外邪。通过针刺特定穴位,以达到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

我们“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确定针刺的次数多少和取穴部位的高低”,这则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的治疗理念,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形体肥瘦、高矮不同,人体的气血分布、经络走行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针刺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针刺的深度、角度以及选穴的位置。同时,四时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如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敛,针刺时应注重温阳散寒;夏季炎热,人体阳气外浮,针刺时则需注意清热解暑。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正是中医针灸魅力之所在。

黄帝问:血气和邪气混杂疾病已经形成,阴阳失去了平衡。刺治时应该怎样用补和泻法呢?

岐伯说:泻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揭示了针灸治疗中的时间选择艺术,更蕴含了中医“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治疗哲学。

想象一下,当人体处于气盛之时,正如江河之水汹涌澎湃,此时若以针灸之针为引导,顺其势而泻之,则邪气得以随气而出,门户大开,病邪自散。岐伯所言的“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正是利用了人体呼吸时气的流动规律,将针灸治疗与人体自然生理节律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而“刺其腧穴,以开放邪气外泄的门户”,则是针灸治疗中的具体操作手法。腧穴,作为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点。通过针刺腧穴,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进而达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而“开放邪气外泄的门户”,则形象地描述了针灸治疗后,病邪得以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一操作则体现了针灸治疗中的“关门”艺术。在邪气得到有效宣泄之后,及时出针,避免邪气再次入侵,同时也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与巩固。这样即可使精气不受伤,又能使邪气外泄”的针刺原则,正是中医针灸疗法中“泻法”的精髓所在。

所谓“泻法”,即通过针刺手法,使体内的邪气得以外泄,同时又不伤及人体的正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