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王朝的腐朽> 第一百四十四章 鲁惠公(二):隐公摄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四章 鲁惠公(二):隐公摄政(2 / 2)

公子息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说实话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公子息完全有机会自立为君,但是却选择摄政。

不得不说,还是那个原因,宗法礼乐已经深扎公子息的内心,人是很难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也很难忤逆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也便是为什么春秋战国五百年,哪怕周王室早早衰落,到了战国中后期,周王室的名义依然好用。

但笔者要说的是,在没有看鲁隐公摄政之前,笔者一直以为摄政都是父辈叔伯摄政子侄,像周公代成王摄政,多尔衮代顺治摄政,载沣代宣统摄政。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除非是极其动乱的时代,那么一个国家是不应该出现两个国君,哪怕是特例,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乾隆和嘉庆,但如此也就是父禅位于子,甚合法理。

同辈之中,竟然有两个名义上的国君,这在商朝也是不可能的,兄终弟及,就像笔者在前文中说过的那样,至高权力是不能在一辈人中分割,要么有人已经死了,要么就是有人要死了。

周公摄政之时,虽然代行王政,但他还向召公和太公两人解释了原因,同时也没有称王。

可公子息论德行和能力,自然是无法与周公比的,但他做的却是要比周公更加过分,因为公子息在鲁惠公死后,其实已经事实上成为了鲁国的国君,这一点不仅鲁国是认同的,诸侯也是认同的,或许只有公子息自己觉得一切都是为了摄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