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请坐,”何管事在书案前放下一个坐垫,自己则从书架上取下一卷木简,“这是郎君入院的文书记录,吾等已提前准备好了,请看是否有疏漏。”
南音之前正愁不知那庙中人的姓名,唯恐露出破绽,这下不用担心了。从何管事手中接过木简,打开观看,整个人愣住了。
祝英台,年十七,会稽人氏。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华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确实是发生在东晋时期,虽然后世传说他们就读的书院是西湖边上的万松书院,但是传说与真实历史有些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只是眼下这情况也太过无厘头了……真正的祝英台确是男子之身,自己女扮男装也是迫不得已的,也必然不可能去和梁山伯同窗三载,谈情说爱。
看来这不仅仅是有偏差而已了,整个梁祝的故事怕都是后人美化杜撰的……后世传说相差太大的,一般都是为了掩盖事情的真相,这些真相通常并不美好,比如元稹和如意。
而像之前才经历过的红线盗盒传说,虽说有些机缘巧合在里边,但是大概的经过都是真实的。想到此处,南音不禁有些心惊,这一次所面对的恐怕不会那么和谐了。
“郎君,可是有什么问题呀?”何管事见南音久久没有反应,开口问道。
“管事莫催,我家郎君为人谨慎,看得仔细些。”雨林脑子很快,反应过来东晋时不称呼公子,而是称为郎君。
“喔,无妨,看仔细些好。你这小童倒很机灵,叫什么名字呀?”何管事打量着雨林道。
“我叫银心,管事请多多关照。”雨林也看到了木简上的信息,并没有多想,只觉有趣,马上就进入了角色。
“好,好。吾与祝公早年间也有些交情,如今看祝郎君生得一表人才,确实有祝公当年风采。”何管事抚着胡须点头道。
“何管事,都核对过了,没有问题。”南音的将那木简上的信息都看完了,放回书案上,“您是师长,称呼名字便可。”
先前说过,东晋时的书院定义和现在的不太一样,并不一定是为了求学读书。那木简上说,祝英台来书院是为了修身静心,三年为期,望能在弱冠之前对人生有所领悟。
也就是说在书院其实并不需要上课,来这的学生,就是看看书,摸摸鱼,混三年的日子,等年满二十了就回家娶妻生子,继承家业。
将来说出去,自己曾在某某书院进修过,倍儿有面子。只是进入书院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需得世家出身,或是得到某位名学大儒的推荐,否则有钱也进不来。
“吾这就让人带尔等去斋舍,处仁,来一下。”何管事朝外面书堂招呼了一声,一名学生答应着走了过来,儒雅清秀,文质彬彬,正是方才在院中遇到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