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举动对京东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尽管京东方的第五代生产线已经成功实现了17英寸液晶显示屏的量产,但京东方董事长王冬升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当初第五代生产线动工之时,17英寸的液晶屏幕还能卖到300鹰币一片。
然而等到生产线投产时,市场价格却已经暴跌至150鹰币一片。
这种价格跳水,京东方即便技术升级,却依然连年亏损的罪魁祸首。
面对这样的困境,国内的舆论却并不理解。
许多人误以为王冬升是拿着国家的钱去补贴外国企业,民众情绪激昂,甚至有人要求严惩这个所谓的“汉奸”。
在强烈的舆情压力下,证监会驳回了京东方的上市融资计划,银行也中断了对京东方的贷款支持。
资金链条的突然断裂,让京东方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王冬升被迫出售冠捷的股权,甚至关闭了在棒子的生产线,以筹集资金,但这些举措仍然无法完全填补资金缺口。
那段时间,40多岁的王冬升因压力和焦虑,一夜白头。
然而,在京东方最黑暗的时刻,国家伸出了援手。
早在王冬升坚决要收购棒子现代显示技术时,京都的市领导就给予了王冬升坚定的支持:“企业要走出去,我们国家需要自己的面板产业。这个项目的发展,政府会全力支持。”
国家某副主任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如果你们把这个项目做成了,国家会记住你们的功劳;如果失败了,我还会支持你们。”
领导们的承诺并非空谈。
为了解决京东方的资金问题,建设银行京都分行携手国内八家银行,从2005年到2007年,共为京东方提供了7.4亿美元的贷款和1.4亿元人民币的补助资金。
尽管如此,这些资金对于资金渴求巨大的京东方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煜需要在这种局面中,找到突破口。
将谈判的形势扭转向对他有利的方向。
所以才会提到资金这块,也提到了现在京东方的痛处。
王冬升冷冷地对林煜说:“如果林总来这里只是为了说这些,那就请回吧。”
显然,他对资金困境的解决并不抱太大希望,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悦。
王冬升原本以为,能够通过这次会面筹集到一些资金。
让京东方能够多支撑一段时间,但现实却比他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林煜见王总似乎有些误解,便连忙澄清道:“王总,您可能有些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