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同时上奏要求立皇后及令四子为王,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皇子为由拒绝了。
同年八月,一些官僚再次提出相关要求,最终孙权同意立四子孙霸为鲁王。
孙权最初立太子和鲁王时,孙和和孙霸还是一样受到宠爱,仍然居于同宫殿中,并没有正式区分等第和品级,
这便为后面的党争埋下了祸端,毕竟太子和诸王之间地位、品级、吃穿、用度、住所方面都是要有所区别才是,
不然就容易让诸王渐渐滋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可孙权偏偏就这样做了,
也不知是要如魏武帝一般在诸子中养蛊,还是有其他什么心思,毕竟帝王心思还是深沉如海…
群臣诸如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等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太子和国王应该有嫡庶之分,礼制应该有所区别,甚至要求鲁王出镇地方。
太子和鲁王自此分宫别僚,这却由此造成了矛盾的开端。
鲁王认为自己地位下降是太子及其党羽所害。
现在有了自己的侍御宾客后,便共同诋毁太子及相关支持者,欲除之后快,取而代之。
太子宾客和鲁王宾客矛盾愈演愈烈,除却一些原本就关系恶劣的人物,其他年轻人参与则是希望借此机遇,快速提升地位。
朝廷内外的官员,争相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因为这层家族关系的缘故,矛盾渐渐蔓延到了朝堂之上。
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滕胤、朱绩、丁密(丁固)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其中,一些激进派太子党和鲁王党更是发生了极大冲突,太子党对鲁王和鲁王党羽的过激要求引发了鲁王党的反扑。
朝中最大太子党人物顾谭素与鲁王阵营的宾客全寄不和,早在241年时,顾谭的弟弟顾承和全寄之兄全绪、堂兄全端曾参与芍陂之役,而当时顾承受到更多封赏,
但全家一直认为不公平,如今矛盾爆发,全琮全寄父子揭发在芍陂之役中顾承与他人串通一气,故意被增添了许多功劳。
顾承下狱,顾谭也受到连坐。孙权本想让顾谭道歉而释放他。
等到大朝会时,顾谭一时激动,回答道:“陛下,谗言其兴乎!”有关官吏奏称顾谭诬陷毁谤,对国君大不敬,依法应该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