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身素衣的纪惟抬首道:“太守大人想必也是来参加颍川书会的吧,正好同路,情。”
孙原微微一退,“不必,两位可自行。”
刘晔怎么会没听过赵俨的名声?想不到孙原竟会放弃此等人才不用,心中大愕。
看着刘晔的表情,心然又怎会不明白,拉了拉孙原的衣袖,道:“既然同路,还请两位带领。”
赵俨没劲,依旧望着孙原。
“好。”孙原点头,“那么请两位带路吧。”
两人心中一片愕然,这位太守大人果然是年少轻狂啊,身边这位绝色美人区区一句话便让他变了想法,难道是红颜知己不成?
看到孙原冷漠的脸,两人不由顿了顿,点点头,抬手示意同行。
其实孙原也微感错愕,刚当上南阳太守不到十天,怎么高手云集而来?难道因为自己真的年轻到让所有人为之侧目的地步?
并不太多去思考这些问题,孙原抖抖衣袖,“走吧。”
颍川书院,荀家与陈家两个当地豪门联手创建。荀家以荀氏八龙为首,陈家以陈实陈仲躬为首。荀家后辈人才辈出,而且均出于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前祭酒,即书院院长,就是颍川名士司马德操。
诸葛亮和庞统的老师——司马徽,在脱离书院之后,每年一度的颍川书会仍来参加,可见颍川书会对所有士子而言是何等诱人。
“子扬来迟了。”
山门前,一个衣朱紫衣衫的青年学士向刘晔招手。
“许文休。”赵俨在孙原身后念叨一句。
来颍川书会的目的无外两条,一是观察黄巾军的动向,二是寻求南阳危机的解决之道。一路上刘晔和孙原探讨了很多南阳方面的军政问题,南阳固然富庶,但是易攻难守,地理位置并不完美,而且内务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完善。颍川书会人才聚集,或许可以聚拢到一些人才,但是离此行的目的差十万八千里。
“是许靖。”孙原淡淡一句,抬步上前。
刘晔惊讶,直呼许靖之名,孙原之魄力非常人可比。赵俨、纪惟同样惊讶,此刻,他们两人再加上刘晔三人的名声还不如一个许靖。
孙原、心然、刘晔、赵俨、纪惟五人一行,缓缓登上台阶,身前、身后都是如潮水般的名士士子。
“汝南许靖,见过南阳太守大人。”
许靖躬身一礼,向孙原作揖。
“岂敢,文休兄多礼。”孙原抬手扶起许靖。
刘晔大为惊愕:“怎么?公子和文休兄认识?”
虽然孙原希望大家称他的字,但是刘晔等人却往往叫错,现在已成了习惯。
“认出来的。”许靖笑道,“早闻子扬在南阳效力,此番看来——能站在子扬身前的人,唯有太守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