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河的浮桥之上,蹄声如雷,众多的大明铁甲精骑,正源源不断的踏上浮桥,向着北岸滚滚奔腾驰去。
“嗵嗵”的号炮不断传来,在一阵阵“咚咚咚”的战鼓声中,尽是身着红色衣甲的大明铁骑,策马奔驰在一座座浮桥之上。
看他们的旗色,竟是大明蓟镇东协总兵曹变蛟的麾下人马,正在一队队通过浮桥驰向女儿河北岸。
苍凉的号角声中,极目眺望女儿河北岸大地,只见在地平线之上,一股股红色的人流犹如潮水般接连不断地涌向北方,他们逐渐缩小,最后汇成一大片小红的颜色。
吴三桂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开口说道:“曹帅的人马已然渡河,陈帅,咱也该渡河到北岸去,就近指挥将士们杀奴啦!”
陈九皋可不愿现在就渡河,他脸上十分自然地笑着,说道:“吴帅,咱的炮营还要收炮,这帮小犊子不让人放心,咱得留下督促着点。”
吴三桂又怎会不知道陈九皋的小心思,但他也不便点破,便说道:“如此就有劳陈帅,三桂先去北岸,为陈帅的炮营开路,免得有奴贼前来骚扰陈帅移炮。”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本帅定必督促麾下儿郎,加速移炮道北岸,为吴帅与曹帅助阵。”
陈九皋见吴三桂不再提一同过河的事,心中欢喜,又恢复往日嬉皮笑脸的样貌。
不过,陈九皋所言也确属实情,他炮营中的火炮众多,就是那些中小型火炮也要两人,甚至数人抬着或是拖拽着才能过河。
更别说上千斤重的红夷大炮了,那更是需要很好的组织人手,靠牛马拉着才能通过浮桥过河,若是一个稍有不慎,便是车翻人亡,大炮落河的后果。
而这沉重的大炮,一旦坠落河中,不止打捞不易,更是多日无法使用,所以更需精心组织调度,否则便是得不偿失。
而且,炮营尚未过河形成有效战力之前,他陈九皋就算到了北岸,又能如何,无非一个看客而已罢了。
…………
此时,距离密云总兵唐通与杜度开战,已经过去两个多时辰,正是碧空如洗,赤日炎炎的晌午。
双子山已成密云总兵唐通的驻地,而清军正红旗两个甲喇的援军,也与杜度汇合,他们数千虏骑据守在驿道向北的拐弯处。
唐通与杜度几番大战,也未能突破,现在双方成了僵持之势,明军以车阵布列在前,步军结阵于后,又以骑兵紧紧护住两翼,虽不得寸进,却也能稳守双子山不失。
期间,唐通也曾派出骑兵,想着要奇袭更西侧的女儿河拐弯处的那一道浮桥,然杜度又怎能使他计谋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