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夜,天色早早就暗了下来,女儿河、小凌河两岸的明清双方大军,也各自罢兵归营。
古代行军作战受限于指挥不便,许多军令都是提前谋定,轻易不会变更,因为大军调动困难,各营都是按照军令要求,独自布防。
一旦突然变更军令,往往会使得各营将士们无所适从,白白空耗体力,尤其是在临战之际,就算当世强军,也很难做到临战变阵。
或许也就是“岳家军”、“戚家军”等,这种能够在数千年历史上留名都强军劲旅,才能够做到临战变阵,而不生乱。
历史上的记录笔笔皆是,多少当世的强军,毁于“朝令夕改”?
而夜战在古代也不是十分盛行,自古以来都是白日作战,入夜则各归本阵,谨守营垒,待来日天明后再出营作战。
这是因为古代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缺乏能够照亮远处的可控光源,像《三国演义》等中描述的挑灯夜战的事很难发生,即使举着火把夜战都很难做到。
比如在满天繁星的夜里,必然也是伸手不见五指,这是即便你举着火把,可距离稍远一些还是什么都看不清楚。
而即使是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其能见度还算稍好之时,同样是隔了一段距离便什么都无法看清,试问如此条件下还怎么打仗?
在诸般限制之下,古代的军队几乎完全不具备夜战的条件。
就算是拥有夜视装备、无线通讯技术,且还训练有素的现代军队,也无法支持数万,乃至十数万的大规模夜战,更别说是古代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之下了。
好比大明各镇官军,即使是在白天行军的过程中,都有许多人掉队或是跑散,更别说在夜间与敌人作战了!
在古代,许多大将一旦出了自家的营门,几乎就无法再有效掌握自己的军队,在与敌人混战过程中,自己人互砍的事都时有发生,更别说还有互相践踏、跌落沟谷的伤亡。
这还是白日出营作战的情况,更别说出城夜战了!
而比较可行的办法,则是只集结少数的精锐将士,在主将亲自率领下突入敌营之中,实施夜间骚扰、奇袭等任务,若组织得力,大多都能给敌人造成巨大混乱。
在真实的历史中,也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但其实失败的例子更多,只不过历史只记录了成功的例子罢了。
这里再说句题外话,古代军队不仅仅是缺乏夜战的能力,就是在夜间驻扎的时候,都有可能无故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