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后,俞明坐在床边,脑海中回忆着今天的每一个细节。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源于他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成功诠释,而不是因为获得了多少赞誉或曝光度。这让他意识到,作为演员,最重要的不是外界的喧嚣,而是对角色的真诚投入。
然而,俞明也开始感受到一些压力。尽管他对角色的把握越来越到位,但每一次拍摄后的回顾都会让他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一些情感爆发的场景中,他总觉得自己还可以表现得更好,更加触动人心。
有一天,在拍摄一个李辰情绪崩溃的场景时,俞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幕要求他展现出角色内心的极端痛苦与绝望,这不仅考验他的演技,还需要他彻底放下内心的防备,完全融入角色的世界。
镜头前,俞明尝试了好几次,但总觉得欠缺了一些什么。他的眼神有些空洞,情感的表达似乎不够深刻。这让他感到沮丧,他想要突破自己的极限,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俞明,放轻松,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陈锐看到俞明的困境,走上前安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或许你只需要一点时间,找回那个最初的感觉。但心里的焦虑却没有因此减轻。他回到休息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思考着。为什么自己无法突破?是因为内心的顾虑,还是对角色理解的不够深刻?他开始反复回想李辰的经历,试图找到那个最关键的情感爆发点。
这时,林若晴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她特意赶到片场来探班,看着他陷入沉思,便轻声问道:“你还好吧?今天的拍摄似乎有点困难。眼神中透出一丝无奈:“我一直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个角色,但真正表现出来的时候,却总觉得不够。我想要更真实地表现他的痛苦,可是……”
林若晴坐到他身边,柔声说道:“有时候,你太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李辰的痛苦不是来自一瞬间的爆发,而是长期积累的失望和无奈。你已经在塑造这个角色上做得很好了,不要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俞明听了林若晴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意识到自己过于执着于某种表演方式,而忽略了角色本身的复杂性。或许,李辰的痛苦并不需要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而是应该通过细微的情感流露,让观众感受到那种压抑和无助。
第二天的拍摄中,俞明尝试放下自己的执念,完全按照角色的内心节奏来演绎。在那一刻,他不再去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表现”,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李辰的世界中。他的表演变得更加自然,情感流露也更加真实,甚至连陈锐都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