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博学多才,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是个顶级的优秀学者。
这不就是编撰新式教材的绝佳人选么?
让他做个普通的行政官员,那不是浪费人才么……
赵孟启想着把他「拐骗」到正途上来,于是便说道,「端午时,我一时兴起作了首三言,感觉挺有意思的。」
「三言诗?汉时最为兴盛,近来却少有人用,皆因这种格体不易出彩,不过以殿下之才,定是佳作。」王应麟被勾起了兴趣。
赵孟启笑笑,「佳作不敢当,就是换换口味,且听我念来。」
「天中届,午节戾。雨不雨,霁不霁。扇凉飔,消暑气。江之永,水无际。
桥横霓,树如荠。玉洼菖,锦林荔。竞龙舟,荡犀枻。殷雷鼓,浮云吹。
汨齐出,瀺灂揭。霭乃倡,于蔿继。幖争夺,纛相掣。楚曼姬,巴妠妓。
影照钗,沫溅袂。山凝紫,日映未。鳞霞穿,蟾钩缀。乐无荒,倦而憩。
榜【表情】艛,泛容裔。
矍铄翁,尚儿戏。效琦玕,【表情】浪系。」
王应麟一边听一边随着诗句的韵律点着头,听完忍不住赞道,「这首诗,朗朗上口,返璞归真,令人仿佛重回端午河畔,耳边响起了龙舟上锣鼓与号子声,眼中浮现出五色龙舟追风逐电奋力争竞之景。」
见王应麟「上钩」,赵孟启开始提线,「王干办过奖了,其他倒不算什么,不过我是觉得三言格体不止顺口,而且短小精悍,通俗易记。」
「确实如此。」王应麟点头称是。
赵孟启继续道,「我有个想法,是否可以用三言体,仿千字文那般,编写一篇启蒙读物,王干办觉得如何?」
「三言千字文?」王应麟诧异,心中似乎有所触动。
「嗯,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以此为开头,将华夏数千年以来的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都融合进去,让读者通过此一文,便能对华夏千古之事有个基本概念。」
赵孟启循循善诱,打算引导王应麟提前写出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王应麟似乎陷入了恍惚中,总感觉这些句子似曾相识。
「王干办,王干办,你觉得如何?」赵孟启将他唤醒。
王应麟下意识道,「大善!」
赵孟启又道,「我令人改进了印刷技术,比以前效率大有提高,成本也下降了不少,若是王干办能编写出来,到时将其印刷成册,使天下蒙童人手一本,那必定能前所未有地提高我朝之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