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想要动他们的奶酪,自然遭到了这些人的强烈反对,于是动用各种手段,什么批判他的学术啊,打击他的名望啊,抹黑他的人品啊……
当时,小报就曝出他与儿媳偷情的消息,不久又说他争风呷醋,差点杀了着名营妓严蕊等等。
事情写得有鼻子有眼,绯闻艳事又向来受吃瓜人士欢迎,于是让朱熹荣登十大娱乐风云人物榜。
至于丑闻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发生过,根本无法考证,朱熹本人有十张嘴也解释不清楚,于是受此打击,被逼辞官。
福建路经界的事也就这么流产了,一直到宋朝灭亡也没再施行过。
对于这些不受控制的小报,赵孟启早就看不惯了,却也清楚很难通过强制手段去治理,首先那帮大头巾们就绝对不同意,闹起来恐怕事情没办成,反倒要惹一身骚。
因此赵孟启就干脆自己办一个报纸,通过商业手段,抢占传播市场,挤压无良小报的生存空间。
为了见
证天下日报的面世,赵孟启在这一天亲自来到了文宣司印报坊,王应麟等官员已经早早等着了。
连夜印制好的报纸,散发了浓浓的墨香,赵孟启随手拿起一份查看起来。
纸张比较粗糙但厚实,大小与后世相仿,虽然只有一页,却两面都有印刷。
由于采用的是铅活字和油墨,因此字体只有蝇头大,因此纸张利用率很高。
这么一来,成本得以压缩,这是民间小报难以企及的绝大优势。
「殿下,真就只定价五文钱么?如此可就没有盈利,甚至还要亏损。」王应麟神情有些忐忑。
大宋印刷业十分发达,一册常规的书籍,在宋徽宗时大约一百文钱,此时通常要四百文左右。
并不是真的贵了,而是通货膨胀的原因,那时候一石米五百文左右,这时候在两贯钱左右浮动。
民间小报一般都是二十文的样子,约莫一份能赚三五文,所以就算赵孟启把天下日报定价十文钱,也还是有很大价格优势,这样即便没什么盈利,保本却没问题。
赵孟启翻看着报纸,笑着说,「若是为了赚钱,我随便一个法子也比这报纸多千万倍啊。」
这倒不假,谁不知道您是「财王」呢。
王应麟暗自失笑,嘴上继续劝说道,「殿下,臣知道这报纸主要是为了舆论宣传,这样一来,岂不是卖得越多,亏得就越多么,短时间还好,日积月累下来,这开支可就很恐怖了,一旦失去资金来源,那就难以为继,不管做什么,这亏本的买卖总是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