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继续从东南亚各地招募华人华裔,毕竟这个速度最快,效果也最好,完全可以说万岛的势力就是这么聚集起来的。
不过这里面也有点问题,通常聚集过来的人口,对万岛没什么归属感,不少都是迫于日军和本地人的压迫,坦白说这个没什么好法子,只能是加强教育,趁着日军还没有投降,不然就连这样的都吸引不来了。
这次拿下半个哇岛,杨锋相信人口或许能增加个几十万、一百万,毕竟看到万岛的主体、看到万岛的主张和作为之后,各地华人华裔肯定会自发的聚集过来。
还有一个则是加快从川地、从三王山往这边的迁徙。
中国人都有故土难离的观念,越是农户还越是跟土地的牵绊更深。
杨锋没法子扭转这种千百年才形成的顽强信念,他能够做的就是把一些活不下去的人,被各种原因赶离土地的人送到万岛来,让他们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三王山电影公司,不是派出一组人到希望城来拍片了吗?
只是暂时还没有完成罢了。
等到这部影片拿回去,杨锋就会开始大范围的播放,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在一年之内将万岛这边的华人华裔增加到500万。
至于眼下急需的技术人员,那就真的没法子了。
杨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些专门学校的学生,将他们两年的学习时间压缩到半年,然后就直接上岗位,一边实操一边再以夜校的方式巩固、加强,好应付万岛的迫切需求。
一桩桩一件件,杨锋一路处理到这里,终于该轮到他心心念念的炼油厂和码头了。
在数万战俘的努力下,巨型码头的土建部分已经基本上完工了,这可是消耗了无数的钢筋、水泥、石料,让杨锋积分是血流不止。
但令人尴尬的是,目前除了李金塘那几艘可怜的军舰,还有抢来的那些货船,压根就没有别的船停在那里,码头无法产生一分钱的收益。
还有巨型炼油厂,苏岛上倒是有几个小油窑,可他们产出的石油却只能储存起来,不然就是用土法炼制,杯水车薪的供给防卫军使用。
这一刻在希望城,就连董天成、樊华、莉莉他们都坐不上轿车,只能是骑着自行车、马匹跑来跑去。
就因为万岛产出的钢铁太少了,合格的钢管更少,而炼油厂偏偏最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东西。
可困难是吓不到杨锋的,他再次发出命令,要求众人继续完善巨型码头的设施,并且还给巨型码头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锦帆码头。
至于另一边,杨锋也秘密的督促老和尚与何贵樵,要他们去跟盟军联络,要美国人做出承诺,待澳洲战事结束,就把太平洋舰队的锚地选择在锦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