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炊煮器,圆口,三空心足。最早为陶制,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许多青铜铸造的鬲。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鬲又读[gé],古时用于国名,又音近通“膈”“隔”等字。
三足是鬲的基本特征。当时,人们多用尖底瓶汲水,但它不能煮水,且放不平稳,于是人们便将三个尖底捏在一起制成了陶鬲。陶鬲的三个腹足站立很稳,里面可以贮水,架上干柴又可以煮水,非常实用,是当时生活中的必需器具。城固龙头镇出土的四足铜鬲,是鬲中的特例,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件。
看完何尊又来到下一个展柜,里面放着一尊金代白釉瓜棱瓷罐。
金代白釉瓜棱瓷罐 商洛市博物馆藏品,年代:金代,来源:原商洛地委家属楼建筑工地出土,收藏单位:商洛市博物馆
商洛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金代白釉瓜棱瓷罐高11.4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6.3厘米,重0.455千克。该罐通体施白釉,施釉不到底,露出灰褐色圈足,圆唇、短颈、口沿外侈,腹部由14瓣瓜棱组成,上有金黄色细小开片纹饰,器型端正、保存完好。根据其施釉及烧造工艺,专家判定其为金代瓷器。
这件金代白釉瓜棱瓷罐虽施釉较薄,釉面光感略显暗哑,但是由于长时间埋藏地下,釉质上的土锈沁入釉层和胎质肌理,彰显出一种清透与浑厚兼备之感,仿佛成熟的金瓜表面敷着一层薄粉。该器物造型别致、折肩线条果断挺拔,好似一个品相端庄周正的香瓜,非常美观。该金代白釉瓜棱瓷罐的出土,填补了商洛市博物馆金代器物的空白,丰富了商洛市博物馆藏品种类,对研究商洛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饕餮纹四足鬲:谁说青铜鬲只有三足?
“鬲是一种炊煮器,一般为三足。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饕餮纹四足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青铜四足鬲,出土于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近日,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县博物馆)讲解员李萌向游客介绍饕餮纹四足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