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夏日摩天轮> 第274章 面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4章 面食(2 / 2)

肉臊子的话,带皮五花肉切成手指肚大小的丁,热锅放油,肥肉先炸出油,再放入瘦肉,用葱姜大料煸炒,肉色由红变暗后,烹酱油加适量水,慢火炖,根据时间和火候,估摸七八成熟时加盐调味,直到肉烂熟,香气扑鼻时,起锅盛盆备用。素臊子就相对简单些。红萝卜切丁,豆腐切丁,葱姜剁成末,放入清油锅炒,放盐熟后起锅。

面要揉到,汤要调好,一碗好吃的臊子面离不开一锅鲜香浓郁的浇汤。做臊子面最见功夫的步骤便是调汤,客人常常用汤味的浓香衡量一位主厨厨艺的好坏。

肉臊子汤,讲究汤浓味鲜。汤,必须是腊月里煮肉的肉汤,加上两三大勺肉臊子,再添适量的水烧开,添盐加醋,撒上葱花或者韭菜花,色诱人心,没吃,口水先流下来了。

素臊子汤,把做好的素臊子,加水加醋加盐,淋上少许香油,撒上韭菜末或者蒜苗末。

吃的时候,面从锅里捞出来,马上浇上肉臊子或者素臊子汤,注意面要少,汤要多,最后再加一小勺子油泼辣子,这样一碗酸辣香的臊子面就成了。

主儿家就会给客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看着客人哧溜哧溜吸着面条,吸溜吸溜喝着热汤,主人家的脸上都会堆满开心。

别的不说,单就食材的选取,就包含深意。红萝卜象征着红红火火,蒜苗寓意着生机勃发,豆腐的“腐”和“福”“富”谐音,寄望着人们对富足生活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家乡的一碗臊子面,在我们的心里,便是香浓亲切的年味儿。

人随着经历和年龄增长,便有一种怀旧感,愈发地怀念儿时的生活。尤其临近或者到了特殊时节,便更加怀念儿时的生活。学前的时候我在农村老家长大,提起儿时的生活,最快乐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我小的时候“阴历三月二十八”过会,我们望城、苏村、中旺三个堡子,每三年轮一次,轮流唱大戏过大会。回忆中,我记得盼了好长时间的庙会终于到了。赶庙会时,爷爷都给上我一块钱,我揣兜里,一路上要摸四五回,害怕丢了。赶庙会最高兴的是看大戏。我随着人流,朝着戏楼走去。我瘦弱的身躯,挤进汹涌的人潮,一会儿就把我卷到戏楼跟前了。晚上大戏开演之前,我知道必有几次翻江倒海的拥挤,我们村上人叫“扛台子。”坐好的观众席,突然有迟到的七八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要挤进来,戏台子下面的人时不时就扛起来了,呼啦一下子看戏人全部站起来,互相拥挤着。这时,吆喝声、起哄声、抱怨声,夹杂着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我也有些慌了,叫着一块儿来的小伙伴的名字,生怕被挤散,虽然我们看不懂戏,但是看热闹,看大花脸,看好看的戏袍。村上好在有人维持秩序。村上的执事、能行人,他们用长长的扫帚杆哪块而人夹起来,就朝哪块敲,看戏的人对“执法者”却没有任何异议,我们大家很快把板凳顶在头上。只听见扫帚杆使劲地敲打观众头上顶着凳子,执事们喊到“都坐下,都坐下”,还听到有人喊把他的鞋挤掉了,快不要挤了。一会儿,戏台子下的人安静了下来,戏才正式开始了。戏唱到精彩处,台子下还出现“扛台子”三四次之多。三十年过去了,儿时赶会看戏的情景依然留在记忆中,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有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