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前提是需要解决多机联动造成的共振、以及可回收系统的飞行控制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蔚蓝科技已经在可回收火箭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甚至在发动机领域,已经将具备先发优势的XSpace以及各家国营航天局,都甩开了一大截……
想到这,齐院士转而问道:“小邱,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
邱睿抿了口茶水,笑着答道:“我准备先测试几回蚱蜢跳,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就搞一根正经的火箭。”
想到已经停放在整备车间里的那根全新蚱蜢火箭,齐院士点点头,“顺利的话,你预计什么时候能进入到正规发射阶段?”
“半年以内吧,毕竟还有个能够承载载荷入轨的二级火箭需要单独设计。”
这么快?
齐院士倒没有不信,毕竟邱睿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只是老院士心中,还是多少有些惊讶于这种被业内敬称为“蔚蓝速度”的超高效率。
从零到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大推力发动机,他们应该是从去年八月份人员到位后开始的,到现在最多也就8个月的时间。
就算可回收项目可以与火箭发动机研发平行开展,从蚱蜢跳到正规火箭的过渡,在人家看来居然只需要半年?
关键按照这小子的性格,可能预估得还很保守。
唉,原以为他要搞可回收火箭,被打击最大的会是火箭研发的那帮人。
现在看来,恐怕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华航天工业,乃至全世界的航天事业,都有可能被蔚蓝科技踩在脚下……
想到在自己的参与和见证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华航天工业集团,老院士多少有些百感交集,犹豫了半晌才开口问道:
“小邱,我看过咱们内部有关发射成本的预估,重复使用达到5次后,单次发射成本能降低到4500万刀,而且每多一次还能再下降5%到8%,这样会不会对我们自己的航天体系冲击太大?”
邱睿也知道老人家在担心什么。
手心手背都是肉,难以取舍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他倒是觉得,没有必要非要取舍……
“齐老啊,其实我之所以要造火箭,真的只是想去月球上采石头,从没想过抢夺咱们自家人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