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血之孙吴> 第1456章 南方霸主(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6章 南方霸主(三)(2 / 2)

也就是说,实际的人口损失达到了至少七成,而这主要存在于北方。

在大汉鼎盛时期,南方的人口就只有大约三千万,占到总人口的二成。

现如今,南方的人口依旧还有大约三千万,几乎没有损失。

这是因为这些年北方流民陆续南迁,从黄巾之乱以来,人口的南迁大概有过五次。

第一次是黄巾之乱时;

第二次是董卓之乱时;

第三次是中原群雄混战时;

第四次是北方冬季延长之后;

第五次是曹魏覆灭之后。

这五次人口迁移使得大量的北方人口流入南方,从而不仅带来了人口的红利,同时也加速了南方的发展。

然而历史上北方的人口一直都是南方的2-4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南方的耕地面积不足,所以导致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

加之,自东汉以来士族豪强对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十分严重,这也为我方大兴工商业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因此,我方在经济上以工商业为主,再细分一下的就是以农业、手工业、轻工业、商业为主。

农业方面,我方以粮食、茶叶、桑蚕种植,以及家畜、家禽、鱼虾养殖为主。

手工业方面,我方以制作陶瓷、丝绸、纺织、家具、车驾等为主。

轻工业方面,我方以为军队服务,生产兵器、甲胄、舰船、攻城器械等为主。

商业方面,城市以商贾开设店铺,民间以商队运输货物进行贩卖为主。

种种因素相加,再辅以工商业税收代替农业税收,使得我方的税收收入大大地增加。

以此为基础,保证了还田于民的大政方针,使得百姓们都能有田可耕。

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更多的耕地也被开垦了出来。

这使得南方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可以接纳更多的流民南下归附,同时也保证了我方在低税下反而拥有了更为充足的粮食保证。

所谓藏富于民,只有让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强大!

加之每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百姓们家里出产的粮食根本吃不完。

而我方又稳定粮价、物价,百姓们因此都愿意将多余的吃不完的粮食拿出来贩卖,从而给官府收购。

官府用工商业税收来向百姓购粮,用以军用、赈灾,百姓在生活逐渐富足之余也会更加踊跃地参军。

军队兵员越来越多,将士们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从而南征北战打下更多的疆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