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奇怪,送上单子,让姚倩签字的时候,还一直盯着她看了半天。
姚倩当然觉察出来了,问道:“叔,您怎么一直看我?我脸上有东西?”
邮递员摇摇头:“你家也有意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孩子本人收东西的。你家大人也真行。”
姚倩知道是谁寄来的,一看上面的字迹,就已经认了出来,便笑了笑,拿了单子就去了邮电局,领了个不大不小的包裹回来。
拆开包裹,里面却都是些品质很好的红枣。东西上面还放了一封信,信封没有封口。
姚倩就知道,这是娄玉城到了安城,电报快些,报平安的电报早就收到了,可是电报又只有四个字——“诸事平安”。没想到他还挺有心的,后面又寄来了这封信,能多写些细节。
既然是没封口的信,姚倩就直接递出去,让苏怀兰先看。苏怀兰也不是那老古董的人,便让她自己看,看完告诉她一声,两位老爷子路上都怎么样。
姚倩也就没客气,信里确实写了更多细节,他们一路经过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尽管是报喜不报忧,但是也很客观的说了,两老一路上都不错。
信的最后,说到他们会在安城休整几天,再进山。说到这里,又闲来一笔,好像问了一句题外话——“要是姚爷爷方便讲,我想知道,他当年是怎么救下那家人的。”
那家人是哪家人?不光姚倩一想就猜到了,家里其他人也都想到了——关家人。
对啊,爷爷从来没提过当年的细节,可是每年遇到年节,关家人都会送来礼物,有时候厚些,可能这年他们家得势,偶尔也有不那么厚的年景,可能这年他们家自己也过的不算太好。
甚至关家还动过跟姚家结亲的念头,是什么样的大恩情,需要一直记挂这么多年呢?姚老头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怎么着,也该还清了吧!
当然这个事情也不好问得直白,见到姚老头,就开口问:“爷爷,当年您是怎么救了关家人,让他们家欠下这么大的人情,这么多年了,还念念不忘的呢?”
虽然苏怀兰让姚倩自己看信,可是看完信,她就要说说大概情况,两位老人别看年纪是那些人里年纪最大的,可是据说还有一位老先生,头发全白,面色红润不说,脸上连皱纹都很少,让人实在猜不出他的年龄。
这些事都是奇闻轶事,姚倩跟家人说完,也要跟外婆家那边的人再转达一遍,当然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信直接送过去,反正也是没封口的。
于是不止姚家人,苏家人一众亲友都很好奇,当年的姚老爷子是怎么救人的呢?他一个老渔民,当时的渔船还比不上现在的大渔船,船小就意味着不能到太深的海里捕捞作业。
好奇心驱使,姚德业就提议:“要不然哪天家里做好吃的,请爹过来吃饭。我再把二哥请来,到时候话赶话,就来问这个事。我来问,我是儿子,要是我爹不想说,一下子就给我撅回来了。二哥不一样,我爹多少要顾忌亲戚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