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人。”麻衣女子哽咽着站了起来,又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向那当空圆月拜了又拜。
“你在拜什么?”
“主人,我拜的是那月仙。”小秋想着那象征团圆的月亮也是要谢一谢的。
“没那个必要,”玄衣女子拂袖转身,冷冷地边语边行,
“那东西,以前可没有!”
一眨眼,她便消失在七丈外的黑岩之中。
大风起。麻衣女子独自站在风中,不因峰孤崖冷而瑟瑟发抖。背后,一山之隔的三十里密林传来沙沙,唰唰,哗哗声阵阵入耳,连绵不绝,却亦如无声。半晌后,她转身向东,双手交叉抱肩,如同亲吻黑礁的海浪,不倦地在黑幕下再次遥望这曾经生活的,又将继续生活着的镇子。
“我能回去?我真的能回去?”她重复着。
镇子,没有改变,她,也还是离开时的模样。
十二年来,零星灯火在夜幕下此起彼伏,虽不能勾勒家的轮廓,却滋养着本已该被三尺厚土掩埋了的心。
正当她准备好好打算打算下山后如何与家人,与镇民解释这么多年来自己的经历时,突然,远方火光四起,耳边鼓声传来。
怎么了?这个时候?是谁?
一阵锥心疼痛划过,女子双手掩面,跪了下来。
十二年了,夜夜遥望,最怕看到此番景象。
因为无法知道是谁,离开了人世。
眼前,点点白斑在厚重鼓声中缓缓移动,从镇子的四面八方出发,最后齐聚一团。
夜风将无数熊熊燃烧的火把摇得呼呼作响,远远望去比夏日的云霞还绚烂壮观。
黑夜亮了,黑礁码头前尽染起起伏伏的殷红。
这是百年来最盛大的集会,远超十年一次的海祭,只可惜,是一场葬礼。
凸字形码头的护栏已被拆除,百余条二丈长半尺宽的夹板木紧紧相依地整齐排列,一头悬钉在岸,一头斜斜入海。
十二具身着天蓝寿衣的遗体安详地躺在垫满各类鱼干的柚木无盖棺内,相间半丈,一字排开。他们的胸前都摆放着刚刚制作完成的船舵,他们的右手都紧握着一支或新或旧的船桨。
火光之中,他们双唇红润,面容鲜活。
另外,还有两口应有尽有却没有尸首的柚木棺,它们属于殉船的奔牛船长姜九满,和奔牛人韦长云。
十四口木棺前,双季镇长陆贵生,再不远航的陆冬生,奔牛老人全向恩,三位望重之人身着白衣,笔直肃立,身后是五十六名手持铁锤长钉的抬棺者以及四千三百余静默的双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