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盐法就是放权给盐商卖盐,他们却勾结言官,大伙一起变着法子偷税漏税。
朱慈烺不是崇祯皇帝,他不吃这一套,只认盐税,只认银子,不服就去死。
负责两淮盐场销售的扬州总商,需要补缴的欠税,大概占了大明全国真实盐税的一大半,也就是四千多万两白银。
平时百姓们对盐商们敢怒不敢言,此时见他们触了皇太子的霉头,均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坐看盐商们如何筹钱补税。
扬州城繁华的东关老街内,山陕会馆、徽州会馆等各地盐商会馆都齐聚于此。
在几个会馆豪华的门楼内,往来的商人不绝,行色匆匆,几乎都是和盐商有关之人。
会集扬州的陕西商人不下五百人,名声显赫者有三原梁家,泾阳张家、郭家,西安申家,潼关张家等。
他们兼籍故土,其实都长期居住在扬州了,形成陕西商帮,在两淮地区力压晋商和徽商。
现在的东关街的各处会馆中,再无往日争斗的场景。
数天前,陕商,徽商,晋商,三方盐商还在为争夺今年的盐引比例而喷的吐沫横飞。
然而,今日却罕见的埋头聚在一起,互相商量如何筹钱。
开玩笑,补交盐商四千多万两银子,加上罚银一成,就接近五百万两银子,就算他们个个都是巨富,想在三天内完成也极为困难。
虽然交给神武皇帝的账单上,他们银两总和达到七千多万两,可那里面包括一些固定资产折算。
前几年赚的银子是很多,可是家族几年来大手大脚挥霍无度,已经花去一小半。
“张老弟,为兄往日多有得罪,还望海涵,不知老弟手头是否宽裕......”
“梁兄哪里的话,你是咱们陕西盐商最富有家族,我哪里敢记您的仇啊,小弟拖欠盐税太多,如今倾家荡产都无法筹够,愁啊......”
……
往日赫赫有名的大盐商,三原梁家,泾阳张家、郭家,西安申家,潼关张家等,都在为银子发愁。
大盐商们已经把家中金银都送到扬州知府衙门,可每家都还拖欠近百万,加上其他中小盐商,他们至少还欠盐税一千万两左右……
他们都如此,其他盐商此时肯定更加不好过,一些盐商都像无头苍蝇似的四处在借钱。
平时在一起想借钱一句话的事情,可得知他们被神武皇帝惩罚后,别的商贾都不敢借钱给他们,担心他们以后无法还债……
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作为穿越者,朱慈烺很清楚,在后世也一样,有钱人家借钱很简单,越穷越借不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