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林泰来以为如何?”万历皇帝终究还是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此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下意识的询问林泰来。
然后林泰来又奏道:“关于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虽然他摹仿金瓶梅写奏疏,但臣仍然劝谏陛下要大度!”
林泰来只能暗叹一口气,清流势力包括后来的进化版东林党,生命力如此顽强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知怎得,众人从王司徒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被“逼良为娼”的感觉
王司徒说话后,还没等万历皇帝作出反应,那五位言官的带头大哥何倬再次上前一步,激动的说:
“臣何倬愿献书并讲解,这样的事情也不需再惊动其他人!
众人惊奇的看向王司徒,印象里这是王司徒首次在朝议上如此锐利的臧否人物。
林泰来又补充了一句:“昨日的王三余、钱一本也一样。”
这个情况很让殿中其他人感到意外,何御史明显是为了避免同列的几个言官被一网打尽,主动牺牲自己了!
在林泰来的罗织罪名攻势下,如果都不肯“担起责任”,那全部都是欺君之罪了。
王司徒一开始没有什么反应,他在朝廷主打一个业务型官僚形象,对其他事务很少插嘴。
本来到昨天为止,大部分人都觉得雒于仁奏疏里面暗点林泰来,属于没事找事。
在人物关系上,雒于仁是加害人,而林泰来是受害人。
但神奇之处在于,林泰来作为被害人,今天又一次让大家同情加害人.
负责收呈奏疏的岗位,要和所有衙署都打交道,曝光度很高。
让被鉴定为摹仿金瓶梅写奏疏的雒于仁去这个人来人往、曝光度很高的岗位,工作内容还是收发奏疏,其难堪可想而知。
常言道,俗人诛身,圣人诛心。这林泰来也不是圣人,为什么如此热爱诛心?
看完了乐子,万历皇帝就让太监宣布“无事散朝”了。
按正常程序,应该是皇帝先退出,然后其他大臣再散去。
但万历皇帝身形胖壮,腿脚也不好,走路形象不佳,故而不愿意在大臣面前先走。
所以就让大臣们先退出去,等人都走了,皇帝再起身。
不过今天在大臣们走到殿外的时候,忽然有个太监匆匆出来,传旨道:“皇上口谕,林泰来和申先生先留下!”
申时行爆发出了首辅气势,质问道:“为何林泰来的名字在我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