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朝代,开国功臣,大多都没什么好下场。
原因并不复杂,开国功臣,一般都是对这个国家或者朝代贡献非常大的人,他们的权利自然也非常大,所收拢的人心也比较多,一旦开国,他们的权利就会和领袖的权利产生冲突。
人类的政治文明路程,是一个集权演变的路程。
换句话来说,就是人们需要领袖,不论是封建的领袖还是民主的领袖,领袖这个职位必不可少,且具有唯一性。
当一堆开国功臣的权利和唯一领袖的权利产生冲突时,一般只有两种结果,要么领袖身死,开国功臣中再出现一名领袖,要么那些开国功臣身死,就算是活着,也要放弃与领袖争夺权利。
刘邦已经杀了五位大汉的开国功臣,这些人虽然只有第一位燕王臧荼是明码造反,其他人都没有明确造反意向,可依旧都被刘邦直接或间接的给杀了。
人是自私的,太子年幼,偌大的刘氏帝国,刘邦不想让别人染指,那只有杀功臣这一条路可以走。
萧何拟写的宣淮南王英布入长安觐见的旨意果然被英布拒绝了。
英布给的理由是:身染风寒,体躯抱恙,无法觐见。
这时候,按照传统,英布也应该派自己的儿子来长安代替他觐见。
可他的儿子也没来,甚至连地方使节也没派来。
结合着刘邦之前所说的英布早有反意,淮南王英布预谋造反这条罪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早已在长安附近集结许久的汉国大军翌日便收到命令,即刻开始整顿,准备出发前往六为讨伐淮南王英布。
让易承没想到的是,刘邦这次御驾亲征,居然要带上他一起。
大军出征的场面,易承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当年重生为成蹻时,易承看过秦始皇的阅兵仪式,那种原始的震撼感,真的不是后世教科书上一句秦有虎贲六十万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