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 第1359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官职体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9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官职体系(1 / 2)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期,其官职体系在继承唐朝制度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以下是对五代十国时期官职体系的主客观结合分析:

一、中央官职体系

1. 三省六部制的延续与变化

五代十国时期,中央官职体系大体上沿用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但各朝在实际运作中有所变化。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作为中央决策和执行机构,其职能和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

例如,枢密院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包揽了军政大权,严重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中书省:虽然名义上仍负责草拟诏令,但实际权力可能因枢密院的崛起而减弱。

门下省:审核诏令的职能依然存在,但同样受到枢密院的影响。

尚书省:作为执行机构,其下属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继续负责具体政务的执行。

2. 枢密院的崛起

枢密院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地位显着提升,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军政机构。

其长官枢密使可参议军国大政,甚至与宰相共同决策国家大事。

枢密院的崛起是五代十国时期官制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反映了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3. 其他中央机构

除了三省六部和枢密院外,五代十国时期还设有御史台、九寺五监等中央机构。

这些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维护着国家的正常运转。

二、地方官职体系

1. 节度使制度的延续与调整

五代十国的建国者多为唐末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他们在建国后继续沿用节度使制度来巩固统治。

然而,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再次崛起,各朝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例如,通过频繁调动节度使、更换其驻地、限制其举荐和使用幕僚等方式来削弱其地方实力。

2. 州、县两级地方官制

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官制仍然是州、县两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