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 第1653章 三国—恒星观测星图绘制医学理论创新外科手术进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53章 三国—恒星观测星图绘制医学理论创新外科手术进步(1 / 2)

三国时期的恒星观测与星图绘制

三国时期,天文学得到了显着的发展,尤其在恒星观测和星图绘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一时期的天文学家们对天空进行了细致的观测,并尝试将这些观测结果以星图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恒星观测

三国时期的天文学家们对天空中的恒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

他们不仅记录了恒星的位置、亮度等基本信息,还尝试将恒星分组,形成星座。

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吴国天文学家陈卓的工作。

陈卓综合了战国或秦汉时期甘德、石申、巫咸三家天文学派所定的星官,汇集并同存异,构成了一个有283官、1464颗恒星的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

这一系统不仅体现了当时天文学观测的精确性,也为后世星图的绘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星图绘制

在星图绘制方面,三国时期虽然没有留下完整的实物星图,但从相关文献记载和后世星图的传承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星图绘制的高超技艺。

陈卓所总结的全天星官名数一直是后世制作星图、浑象的依据,在我国历史上沿用了一千多年。

尽管陈卓的原始星图已失传,但后世星图如敦煌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等,都深受其影响。

敦煌星图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星图册之一,也是现存世界上绘录星数最古老、最多的星图之一。

这幅星图绘制于唐中宗时期(公元705-710年),虽然时间上略晚于三国,但它作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代表,无疑也反映了三国时期以来天文学观测和星图绘制的不断进步。

敦煌星图以详尽的星点和连线展示了当时的恒星观测成果,为后世研究古代天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医学理论的创新

三国时期,医学理论也取得了显着的创新。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着名的医学家,他们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医学家,他所着的《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