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人物合称中的“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在西汉至东汉初期,四位以辞赋创作着称的杰出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这四位大家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汉赋这一文学体裁的成熟与繁荣。以下是对“汉赋四大家”的详细阐述:
一、司马相如
生平简介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时期着名的辞赋家。
他少好读书击剑,后因景帝不好辞赋而辞官,游于梁王门下,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着《子虚赋》。
梁孝王死后,相如归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汉武帝读《子虚赋》后大为赞赏,召其入宫,拜为郎。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
代表作品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其中,《子虚赋》和《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的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扬雄
生平简介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末年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
他少时口吃,不善言谈,但默而好深思,博览群书。
40多岁时,扬雄被推荐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大量描写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
扬雄晚年对辞赋的看法有所转变,认为“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他仿《易经》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
代表作品
扬雄的代表作品有《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等。
他的这些赋作多以讽劝汉帝为主旨,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但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哲理的阐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此外,扬雄还着有语言学着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
三、班固
生平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