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路诸侯的反应中,就不难看出来,众人对学宫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是好奇程度。都想看看这种路线能不能走得通,如果这次再走得通,就会衍生出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蜀国的改革举措全都是划时代的,而且有利于更多人群的,并且都成功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他们可不就说明蜀国是天命吗?蜀国太子张富是天命之子啊!
在非常相信天命的封建社会中,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蜀国大势所趋,甚至都想办法拖家带口窜到蜀国去了,间接的加强蜀国力量,削弱其他诸侯的力量。这肯定是各路诸侯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所以,他们现在派来的人,就是要搞清楚这学宫是什么个事情,真的要是能成功,他们就要紧紧跟风学习效仿了。在这个时代学习别人成功的地方可不丢人,盲目自大,闭关锁国,落后整个天下,挨打的时候那时候才丢人呢!
正所谓,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
而在整个外界都拭目以待,派人来到荆州学习、观摩,看看这个学宫究竟能不能成功之时。蜀国朝廷内部的各系各派也没闲着,明里暗里的小动作可不少!
这种巨大的改革,荆州乃至于整个蜀国现在的平民百姓、底层人士确实是高兴了,他们发现了一条可以改变命运的道路。但是,荆州的一些世家大族们以及更上面的那些‘大人物’们,可就不开心了,他们觉得自己的地位,以及家族人的官位都遭到了威胁……
只是这种大规模的改革举措,势必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这个是肯定难以避免的。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一些‘纨绔分子’,依旧坚定信奉、并且推崇两汉以来的孝廉制度。
倒不是‘举孝廉’这项制度有多么好,而是这样的制度可以让他们肆无忌惮推举自己的晚辈子孙,让自己的子孙也可以入朝为官,只有在这样的制度下,才可以‘四世三公’‘五世三公’等等,祖祖辈辈尽享奢华,无穷尽也。
当然,也有一些以平民、寒士发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混出来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清一色支持学宫、支持科举制!因为他们经历过,他们才更懂得若是没有科举制度,他们这些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是多么困难!
前者的世家大族,上到朝廷三公之一的司徒庞曦、然后是以诸位九部尚书如王商、吴懿、董和、还有尚书仆射张松等人。他们算是这一批为首的领头羊!甚至王商还带着几位尚书在朝堂上弹劾张居正,说学宫一事劳民伤财,费时费力,有万害而无一利。
王商看似弹劾张居正,但是实际上也就是在弹劾太子张富了——全蜀国谁不知道学宫和科举是张富提出来,并且亲自安排人去办的?只是王商也不傻,碍于太子的地位和威望,不好直接弹劾,就先拿张居正开刀了!
支持学宫和科举制度的那批人,就比如范仲淹、寇准、张居正等人。自然也不会允许王商大放厥词,他们也不甘示弱,直接在朝堂上还以颜色。于是乎,双方各执一词,在朝堂上进行了辩论。最后,还是张鲁实在听不下去,直接退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