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奉御想要这岳飞北伐功成?”
刘翰兴奋之色略微收敛,吸吸鼻子道:
“谁有想要子孙作那贼虏的臣子呢?”
说着刘翰苦笑道:
“吾家传医书世代为医,幸赖官家让臣享了太平,故而能安心钻研医术。”
“显德年间俺来汴梁,献家传的六十余卷医书方才得了个翰林医官。”
“而如今俺能奉官家诏重订《本草》,遂平生之愿也。“
说着刘翰还不忘对赵匡胤拱手施礼,这让赵匡胤面上神色缓和不少,还不忘勉励了几句。
尔后刘翰又哀叹道:
“欲精研医术,则一人之功难成。”
“若贼虏入中原,彼辈蛮夷如何能懂得医术?”
或许是因为近两年一直忙于修订医书的关系,刘翰说起来絮絮叨叨不甚繁复。
但话语间无论是对故乡沧州的思念,还是对家传医术的执着,赵匡胤和赵普都听得非常明白。
而且站在赵普的角度更加明白,从后世的方向来看,医学想要精进就绝对离不开国家的财赋拨款与医学子的培养。
这金兵一来,战火来一遍,贼虏不懂医书再祸害一遍,懂医术的再被杀一批,那这百年前的医术所得恐怕就要尽做泡影。
于是最终还是赵普止住了刘翰絮絮叨叨的话头:
“官家必不让刘奉御子孙移风易俗也。”
【第三次投军的岳飞已经完全算得上一个老卒,行事游刃有余。
入队之后第一件事还是平匪,但这次岳飞干脆一个人都不带,直接入了土匪寨子询问对方接不接受招安,有不服的直接一个大耳刮子扇晕,最终单枪匹马平了一个土匪寨子。
上官刘浩对他颇为信赖,待遇从优任务从重,但岳飞来者不拒,很快就声名鹊起。
看起来这次投军似乎就开始有了一点时来运转的意思。
与此同时,康王赵构的实权也上升了一次——钦宗密令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享开府之权,要求赵构领义军驰援开封。
没错,开封又又被围了。
当时就近的岳飞跟着上司一起成了赵构的打工仔。
但赵构是谁啊,你让他打那是天方夜谭,你让他跑那是一个顶俩。
一开始就想要绥靖偏安的赵构当即就跟主战的副元帅宗泽有了矛盾,而赵构也干脆,直接调令宗泽去支援澶渊好尝试解汴梁之围,但自己却借着宗泽的掩护一路疾退。
正月初赵构还在大名府(邯郸)呢,等二月底河北大元帅就已经退到了济州(菏泽)。
如果不是一路上投过来的义军坚决反对,赵构这个河北兵马大元帅绝对已经跑到河南去“督战”了。
而靖康耻便是在赵构一路南撤的这段时间里发生,徽钦二宗、赵构生母妻子女儿一干人等,以及宫女勋贵连同汴梁数万百姓,悉数被掳掠为奴押送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