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高高在上的左相之位,李斯成日思嬴政所想,做嬴政所做。
让嬴政用起来顺手极了。
这一次毫不意外的,他又一次站在了嬴政一边。
初初上朝的张良只能站在队伍的末尾,没有资格介入到前面大佬的“对话”当中。
但他聪明,遇事冷静观察,从不轻易出言。
但他这个初入朝堂的小菜鸟还是对诸公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作风惊奇不已,上朝几天真的让他大开眼界。
不愧是有虎狼之称的秦国人,就连文臣的作风也是如此彪悍。
但是张良却从嬴政的态度中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一种直觉告诉他,嬴政让群臣讨论宵禁一事的目的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实际上,放开宵禁不过是一件小事,为了庆祝秦统一六国,大赦天下,王上自己便能直接做决定,没有臣子会对此提出异议。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王上却要单独提出来,放在朝堂上同修建灵渠之类的大事相提并论,目的就绝不仅仅如此。
下朝过后,张良将白日群臣之言一一记录下来进行探讨思索,进行总结,通过多方对比,他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用纸笔记录下来,写成奏折准备递交给王上。
夜深了,嬴政在批阅奏折,等翻到张良的奏折,他微微挑眉,倒是真没有让他失望,朝堂上诸多臣子,即使是李斯,也只是模模糊糊的猜到他的想法,唯有张良,透过表象看透了他真正想要做的事。
放开宵禁只是第一步。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秦国连连征战,是时候休养生息。
秦结束了战国百年战乱,所有人都不愿意再打仗。
秦赢了,成为唯一胜出的那一个。
接下来,就是如何给百姓带来安稳的生活。
乱世用重典,便于治国,战争结束后,商君法对秦国可能并不适用。
嬴政从后世史书中看到后世对秦法的断言:“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这才是导致秦国内政残暴不堪的罪首,而非所谓的“焚书坑儒”、“修建长城”。
秦法越是繁冗,秦国的官员小吏从中牟利的机会就越多,百姓受到的侵害愈重。
第二日下朝后,张良正随波追流正准备出宫的时候,一个眼熟的内侍跑过来,“张大人还请留步。”
张良顶着周围羡慕嫉妒恨的眼光,有些懵懂的看向内侍,以眼神示意,确定是在喊我?
内侍肯定的点点头。
看着陛下身边的内侍毕恭毕敬的带着张良往章台宫的方向走,心里个个酸气冲天,不知道这张良走了什么狗屎运,能得大王如此喜爱。
不,现在已经不能称嬴政为大王,而是改称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