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月明秋水> 第273章 当初的科举之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3章 当初的科举之谜(2 / 2)

赵昭婷隐隐地意识到,要揭开此次科考之谜,少不了要生父陈述一二,方能够理出一丝线索来。

这样想着,她就把自己如何与小玲子外出,先是回了一趟小集镇附近的老家,接着又在乌衣巷一带闲逛了一番的经过,大致说了一下。不过,考虑到孙公子和雪儿姑娘之事,一则与自己的行踪无甚关联,二则那纯粹是外人的私事,连自己都尚是不甚了了,又何必再说与不相干的第三方听呢?因此,这一节,也就按下不表了。

“……过了朱雀桥,想想一时也找不到徐海韬,我就带着小玲子,一起打道回府了。”最后,赵昭婷这样收尾道。

皱了皱眉头之后,赵仲儒这样说道:“唉,对于海韬贤侄的落榜,我,我也深感遗憾……”

赵昭婷暗自寻思道:父亲的这句话,似乎隐隐含有某种自责之意。是啊,一个多月之前,他也曾希望我,跟着他到巡抚大人那儿走一趟,还说要去见一下巡抚大人的侄儿。他明明知道,我跟徐大哥过从甚密,如果不是徐大哥要参加科考,那几乎就可以谈婚论嫁了。既然是这样,这去见巡抚的侄子云云,又从何说起呢?嗯,应该就是,对于此次府试,他已经是有所了解了。再说得直白一点,他分明就想着要拆散我和徐大哥……

“爹,你,”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在巡抚那儿,你对徐海韬此次府试的情况,应该有所了解吧?”到了这一步,对于这样的话语,自己该不该说,她已然不再顾忌了。

稍稍让她宽慰的是,赵仲儒倒没有直接出言斥责,而只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又闭了一下眼睛。

再沉吟片刻之后,赵仲儒缓缓地说道:“确实,以我的声望与地位,勉强也可以跟巡抚、学政这些达官贵人,推杯论盏。那一次到巡抚那儿,恰巧那学政也在。既然是这样,我,我也就不再掩饰,问起了徐海韬此次应试的情况。那学政先是扫了巡抚一眼,露出几分尴尬与为难来。巡抚就为他解围道,你身为学政,此处又是本巡抚的官邸,赵先生又不是什么外人,有什么为难之处,不妨直说……”

赵昭婷也大致知晓,这省级的学政,单就官职而论,似乎可以不受巡抚节制。只是,从巡抚的角度来说,如果本省所选出的学子,如果不能够在次年的殿试中有所作为,也是脸上无光的。因此,如果学政要在某些环节,要跟巡抚协调一下,也不足为奇。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对于赵仲儒此行,她自然也就格外关注起来,生怕会漏了某个关键的环节。

“接下来,学政就跟你说起徐海韬应试的情况?”赵昭婷这样问道。

赵仲儒点了点头,缓缓地说道:那学政所说之话,颇为含蓄。我揣测了一下,那大意就是,单就文笔而论,让海韬中举,也是可以的。只是,海韬的文章之中,有某些语句,颇有谤君排满之嫌。因此,学政就觉得,如果就此让海韬中举,甚至,如果让他到京城里参加院试或殿试,后果不堪设想!弄不好的话,巡抚与学政,都有可能被撤职查办。而正是由于拿不准,学政才到巡抚这儿,商议一番。刚说出点眉目,碰巧我也到了。于是,斟酌再三,他们就决定,为慎重起见,这一次,就先把海韬压下。当时,为了安抚我,他们还承诺,只要海韬依然能够保持如今的水准,来年的府试,绝对是水到聚成的事情。当然,他们也一再叮嘱我,回去以后,一定要跟海韬“贤侄”说清楚,有些不合时宜的话语,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出现在答卷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