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我帮着一起收拾。”
李清远撸着袖子进了小馆。
里头还坐着三四桌食客,多是书生装扮。
李清远才进来,就有人看了过来。那眼神中的锐利一闪而逝,快得叫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裴郎君,也里头坐吧,外面热得紧。”
孙婆婆笑着将裴泓之引到靠窗的位置。
“给您上杯娘子新做的饮子?”见裴泓之点头,孙婆婆就去灶头端饮子去了。
透过窗,裴泓之能看见在外头棚子下捣糖块的李玥妩。
天气这般热,她额上也没出多少汗。一双素白的手握着杵子,落下的动作不疾不徐,却很有些力道,不过一会儿,瓮中的糖块就被捣成了细细的粉末。
孙婆婆端了饮子过来,见裴泓之望着外头也没出声打扰。
新饮子是用桃子和乌梅干做成。竹子做成的水杯里盛着八分满的饮子,里头还有几小块冰,上面飘着几片银丹草。
只端着,就能嗅到桃汁味。
入口微凉,桃子味反倒不如乌梅味重。饮下后,回甘中带着银丹草的清凉。
的确是解暑的好物,难怪几位食客的桌上都摆着。
听着外头的蝉鸣,瞧着棚下的身影,再用着桃汁饮子,裴泓之久违的感觉到惬意。
“请问,可是……裴公?”
犹犹豫豫的声音响起。
角落里的三位书生从裴泓之进来后就窃窃私语,一番讨论后,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过来。
裴泓之拂去心中的一抹遗憾,冲他们道:“在下裴泓之,当不起各位的一声裴公。”
确定了他的身份,三人显得很激动。
“学生三人皆来自渭州,是今科举子。”为首的男子哽咽了一下,红了眼眶,“多谢裴公,若非您执意追究科举舞弊之事,我等……”
渭州到盛京有三千多里,隔着千山万水。他们皆是贫苦出身,艰难才考中举人,有了入京会试的机会亦是万分辛苦。因为清楚这次若不中,三年后未必能有财力再入京一回,以背水一战的决绝,奔赴了考场,然而,苦等半月,只等了个名落孙山的结果。
偏偏那些学识远不如他们的权贵子弟皆名列其中。
他们只当是时也命也,都准备收拾行李回乡了,却忽得传出了科举舞弊的消息。
合计后,他们还是决定再等等。
身上的盘缠所剩不多,三人一边谋生,一边期待着一个结果。
其中一波三折,他们心中滋味如何复杂不必多说。只经历此事,他们方才知道,科举远非一身学识就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