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卫所制,实质是改善型府兵制,已被历史证明不行。
真正合适的军制,是后世的义务兵制。
而朱慈炫所采取的,是小范围的义务兵制,需承担军属安置重担,这点跟流贼建老营有些类似。
如此,可保证军队忠诚,将士也肯死战。
见乾圣疑惑,孙传庭解释道:“陛下,臣所设想的,与隋唐府兵制又有所不同。辽民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既可生产粮食,又可弥补驻军数量不足。”
“称民兵更合适。”这么一说,朱慈炫瞬间明白了,这不就是后世的民兵制度吗?
袁可立击节叫好,道:“不过,辽地苦寒,出产不易,还得朝廷补贴。不然,民兵制难心存续。”
连民兵都要朝廷补贴,这个大明真的好穷。
吐完槽,朱慈炫点头同意。
“陛下,之前允诺的三万安置名额,让袁崇焕好生安排。”
事情议得差不多,孙承宗又把袁崇焕亮出来。
笑笑,吩咐完王承恩去传诏,忽地想起一事,崇祯二年,川湖客兵因欠饷而闹兵变。
朱慈炫即下旨道:“关外客兵,补足军饷,返回原籍。”
“那关外兵力,岂非更不足?”
老成的孙承宗有点担心,袁可立却无所谓道:“稚绳,那种卫所兵,甚至比不上放下锄头的辽民,没他们不少,有他们不多,还要浪费朝廷钱粮。”
孙传庭附议:“既然弃不弃皆可,就无须保留客兵。”
“客兵不留,无须再议。”朱慈炫拍板,“若兵力不足都解决不了,那袁崇焕不如回家抱孙子。”
孙承宗笑着摇头,也无异议。
乘袁崇焕未至,朱慈又聊起东江:“不知毛文龙可还听令?”
袁可立巡抚登莱时,毛文龙建了不少战功,后来却骄横得不服管教,竟买通言官御史弹劾袁可立。
袁可立倒很大度地笑笑,说:“待朝廷有足够精锐卫队,建奴不再有威胁,便是撤东江镇之时。”
“陛下,臣也以为,这等骄横军将,朝廷不必对他客气。”孙承宗支持袁可立,他也是领军之人,对毛文龙之辈自然深恶痛绝之。
见孙传庭欲言又止,朱慈炫开玩笑道:“孙白谷,怕得罪前辈啊?”
孙传庭跟着笑了,回道:“陛下,臣是在想,如何安置毛文龙,既利于朝廷,又不伤东江军民之心。”
“噢,有何良策?”朱慈炫三人皆兴致浓浓。
孙传庭回了两个字:“倭岛。”
“伯雅,倭人战力不俗啊。”孙承宗眉头紧皱,想起嘉靖时的倭乱。
袁可立却觉得后生可畏,赞赏地用眼神鼓励他。
“陛下,辽民苦建奴久矣,敢战之心不让于倭人,只要提供精良装备,相信能在倭岛上杀出一片天地来。”孙传庭说到这里,眼神中露出一丝担忧,“但只怕到时势大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