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块上面是“能”和“不能”。
不过考虑到探路者号是NASA发射上来的,沈藤不知道对面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他写的是中英双语。
插好白板之后,沈藤的眼睛就没离开过探路者号升起来的摄像头,他不知道摄像头是因为机器重新启动自己升起来的,还是地球操控的,他在用这个方法确认。
如果摄像头转动了,那就意味着地球上已经有人发现他还活着,他就有希望了!
摄像头确实转动了,楚嚣按下了遥控器开关,但并没有转移到“能”上面,而是转移到了“不能”上。
沈藤愣了,准确地说是所有人都愣了,楚嚣操作失误了?
当然,不是,这是楚嚣设计的节目效果,他谁都没告诉,就是要打沈藤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沈藤的表情就非常精彩,也非常自然……
沈藤不愧是常年忘词的高手,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高举双手,像猴子一样“喔喔喔”地跳了起来,但他已经跑出了探路者号的摄像头范围,地球人是看不到他的表现了。
但观众看得到,杜杰把沈藤的表现都拍了进去。
沈藤一跳就是一米多高……
当然,这不是他自己跳的,是威亚拉起来的。
既然要拍硬核科幻电影,就要遵循原则,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0.38倍,沈藤穿着笨重的宇航服,跳这么高也算正常。
楚嚣的小动作只是一个小插曲,接下来才是考验,沈藤的冲突又来了,他想和地球联系,就需要地球给他传递信息,不能单方面联系。
考虑到探路者号的摄像头只能转圈,沈藤就想到用拼音和英文字母来传递消息。
但是仔细一计算,发现不行。
不管是拼音,还是英文字母都有26个,如果都做成纸板,插在探路者号周围,每一个纸板分到的角度还不到14°,根本分不清,也无法控制得如此精细,沈藤需要减少字母的数量。
于是他想起了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沈藤只需要做16个纸板就够了,每个纸板的角度变成了22.5°,完全够用了。
原版电影用的是ASCII+十六进制方式,楚嚣也没打算更改。
最重要的是,沈藤的电脑里,自带一张编码表,他不需要背下所有编码。
按照ASCII的标准,沈藤将0-9和A-F分别做成牌子,沿着探路者号摆了一圈,双方终于可以交流了。
沈藤还多做了一个牌子,是一个问号,这样还能分辨语气,交流起来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