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面面相觑,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毕竟,皇帝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只能服从。于是,群臣齐声应和,表示愿意听从皇帝的安排。就这样,事情迅速得到了解决,韩王朱松成为了安南的藩王,而沐晟则以侯爵的身份率领云南的一部分兵力协助。这意味着沐晟还有晋升的机会。
朝臣们恍然大悟,不禁对皇帝心生敬佩。原来,皇帝并不是真的想让岷王迁移藩国,而是希望朱松能够前往安南。朱楩与沐春、朱松与沐晟,两组兄弟分别镇守相邻的两地,可以互相配合、互相照应。这样一来,如果云南或安南遇到灾难或困难,一方的兄弟必然会伸出援手帮助另一方。这种安排既展现了皇帝的深谋远虑,也体现了他对亲情关系的巧妙运用。
朱楩心里自然清楚,老朱一开始说的让他移藩,绝对不会像表面那么简单。实际上,老朱很可能已经察觉到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因此,这次的提议并非仅仅是关于朱楩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朝廷的布局和未来。
朱楩深知老朱此举背后的深意,他明白这是对他和朝臣们的一种试探,也是对大孙子朱允炆的最后一道保护防线。如果朱楩轻易地接受了这份殊荣,那么今天可以将他移至安南,明天就有可能将他调往江南。
毕竟,权力是老朱赐予的,收回或放宽都只在他的一念之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特意询问朝臣,并观察朱楩的态度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防范未然,而这也是老朱最后的一次试探。
尽管老朱对朱楩有着深厚的父爱,但作为一个帝王,为了确保江山的稳定,他必须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进行试探和确认。即使这种试探充满了提防之情,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老朱别无选择。他需要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以及朱楩是否真的没有不该有的想法。
朱楩的回答让朱元璋很是满意,虽然他一直保持着喜怒不形于色,但此刻从他不停敲击这椅子的手就能看出,朱楩的拒绝才是他最想看到的结果。
而对于朝臣们的试探,朱元璋这么做也是为了确定一件事情,如果他离开后,这满朝文武到底有多少人是忠心于他这大孙子的?所以,他故意提出一个这样的议题来,就是要让那些忠心于朱允炆的臣子主动站出来表明立场。通过观察哪些人跳出来,就可以知道谁是真正忠于朱允炆的人。当然,没有跳出来的人并不一定代表他们不忠,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者认为时机未到。但跳出来的人,一定都是坚定地支持朱允炆的人。
朱元璋对今天的朝会感到十分满意,特别是朱楩给出的最终答案,可谓精妙绝伦。这个答案不仅让朱楩赢得了淡泊权力的美名,还成功地实现了朱元璋精心策划的最后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