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香甜软糯的口感如同一股清泉般瞬间涌入口中,杨昇只觉得味蕾仿佛被一场甜蜜的盛宴所席卷。他的眼睛猛地一亮,惊喜地问道:“这难道便是殿下之前所说的红薯吗?果然美味至极啊!不过……”话语至此微微一顿,显然心中仍有疑虑未消。
朱楩自然知晓杨昇此刻的心思所在。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对方的担忧,缓声道:“杨大人想必是在忧心这红薯的产量问题。实不相瞒,此事我虽有十足把握,但眼下却难以即刻给出确凿证据。然而,请相信我所言非虚,这红薯确系可作粮食之用,不仅味道上佳,更重要的是绝不会令本地百姓与族人难以下咽。至于其产量是否真能如我所述那般惊人,尚需时间验证。”
见杨昇依旧眉头微皱,朱楩又是轻轻一笑,接着说道:“杨大人您这播州紧邻我云南之地。倘若日后事实证明我今日所言有误,未能兑现关于红薯产量的承诺,您大可随时前来我处兴师问罪。我朱楩在此以人格担保,绝无半句虚言!”这番话虽说得义正辞严,但终究缺乏足够的实际依据作为支撑,因而在说服力方面稍显不足。
似乎察觉到了这点,朱楩略一思索,旋即又补充道:“除此之外,早在我返京之前,便已然派遣人手前往安南着手修建船坞。此举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探寻更多类似红薯这般的高产作物。若杨大人有心能合作,待到后续成功寻回这些珍贵的作物种子之后,我定当毫不吝啬,定会分出一份赠予播州。如此一来,于我们双方而言皆是互利共赢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杨昇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这里,并表现出明显想要帮助朱楩的倾向,其背后的缘由可谓错综复杂。实际上,他与朱楩的想法如出一辙,如果此时不伸出援手相助,那么一旦将来朱楩成功逃回云南,而自己却未能施以援手,那岂不是等于在身边树立起了这样一个强敌?如此一来,他无疑将成为朝廷用来对付朱楩时冲在最前线的替罪羔羊。
因此,在内心深处,杨昇坚信若真想真正做到独善其身、置身事外,那么此刻出手帮扶朱楩方才是切实可行且能够始终坚守这条原则的明智之举。只因他深信,一个胆敢对安南发动灭国战争之人,绝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就被擒获。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杨昇才会力排众议,极力劝说家族中的诸位长老,前来此地面见朱楩。事实上,朱允炆相较于明太祖朱元璋而言,对于整个天下局势的掌控能力着实相差甚远。单就像他们所处这般山高路远之地来说,对于这位刚刚登上皇位的年轻君主,众人实在难以心悦诚服。相反,像朱楩这类能够给予自身实际利益好处的藩王,则更受他们的青睐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