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古大德对于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解释非常多,但是作为净土法门,净业行人,我们净土宗修习的众位学员,自然是以我们净土宗开宗立派的祖师善导大师对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解释为最根本的依据。善导大师怎么说呢:言南无者既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善导大师把这六个字分成两段,第一段南无;第二段阿弥陀佛。这两段善导大师解释,解释完了以后得出结论:必得往生,所以南无阿弥陀佛连在一起的结论就是:必得往生。
这段文章的来历是这样的:善导大师那个隋唐时代,很多人对于《观无量寿经》的下品下生有误解,一个造作了五逆十恶生死重罪的人,临终只念了、口称了十句佛号,他居然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一种教义、这样一种教理,一般人很难接受。他们站在自己修持、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他们认为:我好歹比他做得好一点吧:我好歹修得比他好一点吧:我都没有成功往生,他怎么可能成功往生?他们不能接受,但是这又是佛讲的。于是,就有这样一种解法,站在这个圣道通途法门的立场上,他们这么解释,叫做:别时意。别,有用心的别:时,时机:意,意思的意。别时意,另外一个时间段的含义。
善导大师的理论对于这个别时意是不赞成的,是驳斥啊,要将它驳斥,说明它是不对的。《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只口称十句佛号,什么修行都没有,佛说他往生极乐世界,别时意认为他不是真的,这是一种鼓励的话、是一种安慰的话、是一种权宜的说法,其实他是不能往生的,只是种了一个善因,一历耳根,永为佛种,在他的阿赖耶识里面,在他的第八识里面种下了未来久远劫以后成佛的因,最起码也是来生种下了他来生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哪一生他修行功德积累足够了,他才能往生。这个别时意是这么理解的啊!
解释他是别时意的理由的人说:“下品下生的人唯愿无行”。什么意思啊?可能他还有个愿啊,如果他一时昏迷,他连愿都没有,那么叫唯愿无行。就是他可能勉强还有个愿,但是他没有修行啊,他被地狱之苦所逼迫,眼前都是冤亲债主来找他索命,所以他可能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是有的,但是他没有修行啊,他没有时间修行,他也没有机会修行了。他只不过是用嘴巴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无论如何这个算不上修行啊!
既然唯愿无行,别时意就认为他不能往生,因为任何修行都必须要愿、行具足,要信、愿、行三者具足,愿与行都要具备才能够成就!比如说从上海到南京,如果我不开车、我不出发,我到不了啊,什么意思啊?我只有一个想法要去,但是我坐在家里面我不动啊!只有愿没有行,这是空愿,不能往生啊,他们认为。
那么什么时候能往生呢?别时意认为要等到未来的某一世,他修行积累资粮、功德足够了才能够往生。好比拿一枚钱给另一个人做本钱,有这一枚钱,你可以发大财,可以赚一千枚,但是你现在就能得到一千枚吗?不行啊!你要慢慢的积累,你要慢慢的做生意,最后才能赚足一千枚。所以别时意认为念阿弥陀佛名号也是这样:下品下生念了十句,口念十句阿弥陀佛名号,现在是不能够往生的,他需要慢慢积累,只是现在种下了以后成佛的因,以后他会慢慢修持,慢慢积累,慢慢行持功德圆满,圆满了他才可以往生。在当时隋唐时代,很多高僧如此解释这个别时意下品下生。
在隋唐时代,对于净土法门修行众生看到这样的解释,应该来说障碍非常大。甚至说对这样的想法深信不疑的人,直接障碍自己的法身慧命。因为很多人看到这种解释,他不念佛了、他不修行净土法门了。他们认为龙树菩萨你胡说八道啊,这个难行道易行道,你封的看上去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是你看看,像我五逆十恶的人,这个没法成就。久远累劫以后,还是靠自己修行,他也是难行道嘛!他们就质疑祖师大德,乃至直接诽谤正法,那就是恶果,在地狱百劫千生,求出无期。
善导大师就在此时楷定古今净土立宗,他来解释,他说这种别时意的说法:自失误他,为害兹甚。这八个字是善导大师原话,如果相信别时意的解释,认可别时意的解释,不仅自己失去了往生大利,还误导了其他的众生,危害非常之大。
在我们净土法门有两位祖师是弥陀化身,最重要的一位便是我们净土宗开宗立派的祖师,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弥陀化生,他撰写《观经四帖疏》就是要纠正当时错误的理解。所谓楷定古今,《观经四帖疏》又叫《证定疏》,也叫《楷定疏》,楷定、纠正当时一切错误的、偏颇的对于净土法门的理解,也是楷定的内容之一。善导大师对于六字名号这段六字释,佛家佛法叫破斥、破除、反驳,就是用来破斥这段别时意的。善导大师要说明的是什么?说明的是往生净土是当生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