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妄心,有过一段三心四修的点评,挺好的,分享给大家。原话是:论三心四修者,为成一向专修也;若已成一向专修者,不别论三心四修也。此偈决定往生之方便,纳于心腹莫忘失。三心,刚才说了,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四修就是恭敬修、无间修、无余修、长时修。净土宗啊,在修行的时候谈三心四修,要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要恭敬修、无间修、无余修、长时修。讲了这么多,目地只有一个,是为了让我们净土行业的师兄们成为一向专修,称念弥陀名号的人,成为专念阿弥陀佛的人。
当我们已经成为断恶修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人,已经做到这一步了,行、住、坐、卧之中,念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离于口,功夫绵绵密密、念念相续,已经是专修念佛法门,百年之后求生净土法门的人了,那我们就没有必要老是纠结于所谓的三心四修的冥想,不要去着这种相,以免增加缠绕,反而障碍自己。已经到这个水平了,不要再回头看,凡事往前看,往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看。因此说不管心净不净,心乱不乱,有没有三心,切不管,已经入门了,就只管称名念佛。只要这样做,就一定能够顺顺利利往生西方,这可是非常方便的,此偈决定往生之方便也,易行道嘛!要牢牢的记在心里,纳于心腹,把它牢牢的放在我们的五脏六腑之中,千万不要忘记,莫忘失也。
有人不解净土法门,说信顺阿弥陀佛,信心一念就可以往生。那么现在我有信心了,我就不用念了,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有信心的呢?因为有一天我听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我听到这段经文以后,我欢喜的感动的痛哭流涕啊,法喜充满了,欢喜踊跃、手舞足蹈啊,所以我知道我有信心了。其实,这代表他有感应、有体验,代表他已经成为被阿弥陀佛救度之列,但是决定往生了吗?以后念不念佛都无所谓了吗?这是错误的,不确定的。非因即因听说过吧,不是原因,把它当成原因。有这份欢喜踊跃,有这份痛哭流涕,有这种法喜充满,然后才要进入真真正正的口称佛名环节呀,这才能够真真正正的确定无疑啊!我们把不正确的因当做往生的因,我们把凡夫的生灭心当做是往生的正因,这是不对的。
听闻净法门,开心也好,感动也好,兴奋也好,手舞足蹈也罢,激动的掉眼泪也罢,时过境迁,就没了。一切的一切,最终我们得归结到哪儿?断恶修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啊!这样才是往生的正因呢!
此地有一个比喻:见食不饱。咱们佛家一直说见食不饱,看吃的东西不真的吃,那是不会饱的。一个人快要饿死了啊,我们把这个馒头拿出来只许他看,不让他吃,他看到这个馒头当下大生欢喜之心啊,口水直流啊,他要吃。欢喜之后呢,咱们馒头收起来不给他吃,你说这个饿的人他能饱吗?饱不了啊!光欢喜不能让肚子饱起来,馒头得吃到肚子里才能饱嘛!所以闻法欢喜不等于说不要念佛啊,闻法欢喜还要继续去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相当于饿了,看到馒头了,然后把这个馒头吃下去才行。咱们把馒头收走,他空欢喜一场,饿还是饿,最后还得饿死啊!这个馒头就代表符号,只有把馒头吃下去才能够饱肚子,只有老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才能够往生,所以念佛是正因,闻法很多,研究再多经典,了解再多法,明白再多法,我们不把修行落到实处,就净土法门而言,我们如果不能做到断恶修善,一向称名念佛,没有用啊!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间讲信机与信法,然后讲到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完之后,他又最后一句结论,这句结论我相信各位估计都能背了,哪句结论: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句话的落脚点,善导大师总结的这句话根本意义在哪里?在一向专称,只要能够一向专称,不管是定善还是散善,功德都在这一向专称佛名之中。信机、信法也都落实在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中。为什么一向专称?我们知道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除了念佛这个法门,除了这个一向专称的法门之外,我们没有出离六道轮回的机会了。这是信机,相信我们自己的根机。为什么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因为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本愿不虚,借着阿弥陀佛大愿之力念佛就必定往生西方净土,这是信法。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信机也好,信法也罢,深心也好,至诚心也好,回向发愿心也罢,通通全部落实在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当中。
祖师大德就开示过:念佛虽有种种之义,称六字之中,一切皆含。念佛虽然有种种意思,种种含义,但是只要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种种含义全部包括在这句六字名号里面,三心也好,四德也罢,五念也好,信机信法也好,厌离娑婆欣羡极乐也好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通通的教理、教义、经典全部都在这六字名号当中,一大丈所有经典皆为六字名号之注脚啊,这古大德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