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处于薛定谔状态的金银就是崇祯朝的底气,只要这笔金银不动,谁也就不知道朝廷真正的底细。
而这个时候如果去和辽东开战,那不是等着被辽东揭穿吗?
更何况张好古那边什么配置,自己这边什么配置,拿什么去打张好古,拿嘴吗?
朱纯臣看着呆愣的新人,很无奈的点了点:“这些事,朝中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都不知道。”
“你迟早要知道,今日告诉你,就是让你嘴巴紧点,莫要把不该说的都给抖露出去。”
又有勋贵说道:“国公,我们如今该如何是好啊,陛下可等着我们训练大军呢。”
朱纯臣说道:“如今这个情况,只能问陛下要银子了。”
“要银子训练大军?”有人问道。
朱纯臣摇摇头:“不,是要银子我们自己分了。”
说着,朱纯臣很无奈的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我等都是陛下的臣子,是大明的勋贵,自然要为陛下,为朝廷分忧解难。”
“如今这情况,战端一开,刀兵一起,大明必然陷入水火,天下动荡,生灵涂炭,而大明朝也必然势如危卵。”
“为今之计,乃是不让战事打起来。”
“陛下有钱,就觉得可以和辽东决一死战,但陛下不知兵事,单纯有钱又有何用?我们只有让陛下把钱都掏出来,等陛下没钱了,自然也就熄了开战的心思,到时候天下才算是太平了。”
“那这笔钱...”有勋贵试探着问道。
朱纯臣拍了拍胸脯:“我等是勋贵,自然是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这笔银子就由我们暂时替陛下存着,等日后朝廷国力上来了,有能力打仗了,再把银子还给陛下。”
这话说出来,众勋贵们是眼前一亮:是啊,如今朝廷不能打,打就是必输无疑,说不定连带大明社稷都要丢掉。
这个时候他们吃喝卡要,那不是毁了大明朝,恰恰相反,那是在救大明朝啊。
只要战事不开,辽东就不会打过来,辽东不打过来,大明还是大明,朝廷还是朝廷,他们自然也还是高高在上的勋贵,而陛下也还是大明的皇帝。
因此,这个时候拿皇帝的钱叫贪污吗?
那叫伟大的拯救大明行动!
至于日后什么时候大明国力回去了,朝廷又充满实力了。
照眼下这样吃拿卡要下去,再等等吧,等大家都富裕了,再让朝廷富裕。
先富带后富,总能共同富裕的。
勋贵们达成一致后,朱纯臣等人又去联系内阁的东林党人。
显然要让朱由检掏钱,不是勋贵一家就能办得到的,这掏银子的风险不能勋贵们自己担着,当然分银子的时候肯定东林党的正人君子们也都是要分润的。
毕竟正人君子们也要游船狎妓,也要购置田产的嘛。
大明朝的画舫青楼里的清倌人们还是很贵的,虽然说起来这些高贵的清倌人和戏子没什么区别,但高级戏子价钱不一样啊,打赏都是几十上百两起步,若是要赎身或者要包个十天半拉月,那几百两银子都打不住,几千两几万两都是寻常事啊。
大明的勋贵也好,东林党的正人君子也好,这些大明的大人物们可是最有爱心的,见不得清倌人们没人捧,见不得这些弱女子受苦,富有仁爱之心的正人君子们可是时常就要去奉献一番爱心,好好安慰这些可怜人的。
至于土地田亩那就更不用说了,大明的老百姓苦啊,苛捐杂税重啊,老百姓那十几亩地,几口人,怎么能供得起朝廷的赋税呢?
老爷们心善,见不得泥腿子们奔波劳碌,直接把泥腿子们的地买了,到时候泥腿子们给老爷种地,不就不用给朝廷缴纳赋税了吗?
而只给老爷交租子,不比给朝廷缴纳赋税,还要给老爷交租来的划算?
本来朝廷要你三成,老爷要你五成,你只剩下了两成,可现在给老爷当佃户,老爷要你七成,你现在能剩下三成了,开不开心?
于是,在勋贵们,东林党人们,地方官吏们不遗余力的贪腐,侵占田亩,压榨百姓,肆意索贿之下,大明天下是愈发动荡了,而老百姓们更是欲哭无泪,想哭都不敢哭,生怕被老爷们关进大牢里。
凭什么哭?你怎么敢哭?
是对大明朝,对皇上有什么怨言吗?
难道朝廷对你们这些泥腿子还不好吗?
最后,百姓们哭都不敢哭了,只能麻木的看着自己的一切被贪官污吏,被士绅地主夺走,甚至只剩下的这条命,都要卖给这些老爷们,被当做骡马一样驱使。
是的,是骡马而不是牛马。
因为无论是牛还是马都是值钱的,泥腿子们不值钱,顶个骡马就顶天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这些并不清楚,他认为自己的崇祯朝还是好的,至于多收一点赋税,那也是应当的,谁让朝廷现在缺钱呢?
朝廷要钱,地方衙门要钱,训练军队要钱,什么不要钱?
大明朝的国库里有金银但动不了,朱由检也不愿意凡事都用自己的小金库,毕竟一个没钱的皇帝注定是悲催的,他必须要保证自己手里有钱。
因此,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毕竟百姓已经过了那么多年好日子,家家肯定不缺金银,粮食也是足够的。
百姓都丰衣足食了,那再奉献出来供养朝廷,也是应该的吧?
然而朱由检压根没考虑,自己定下一分的税,下面就敢报十分的税,然后最底下的那些人就敢要一百分的银子。
人都是贪婪的,而在没有明确的限制和监督之下,这些掌握了权力的人,欲望也会变得无限大。
百姓们在这样的重压之下,终于有得忍不住揭竿造反了。
一时间山东、河南、山西、湖广、江浙等地都有百姓揭竿起义,这些百姓打击那些地主恶霸,不法士绅,聚众呼啸山林,竖起替天行道的旗子来,可是把各地官府折腾得不轻。
而这些频繁的造反,地方的衙门基本都是隐瞒不报,他们可不敢让皇帝知道自己这里发生了百姓造反的情况。
这些县老爷,知府老爷们手里有衙役,有卫所兵,还能雇佣士绅地主的家丁,而由卫所兵,衙役和士绅地主的家丁打手组成的三方联军,就是这些老爷们的平叛主力。
在这些县老爷知府老爷不惜一切代价的镇压之下,很多百姓的起义最后都失败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百姓起义的实力越来越强,在一次次战斗之中逐渐锻炼出来,甚至能抵挡住官军的镇压和扫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事情进一步闹大,最终闹得不可收拾,这些县老爷知府老爷往往又会选择妥协,例如划定一块区域,让这些造反的泥腿子自己去折腾,只要不来县城,不去一些大的乡镇捣乱,那老爷们就当做没看见。
至于一些地主士绅被索要粮食金银,那就不是老爷们能管的了。
毕竟自古皇权不下乡,乡镇应当有地方乡贤治理,这也是大明的祖制啊,老爷们管好城里就行了,城外要是出了问题,那就是地方士绅乡贤该想办法解决的,如果这些士绅乡贤解决不了,那你们凭什么和老爷我共治地方啊?
这些地主士绅见官府不管不问,那也只能是自己训练家丁打手,去和那些造反的泥腿子死拼到底,总不能白白把粮食和金银交出去吧?
而地方的地主士绅和泥腿子们打成一片,没人再来烦老爷们时,老爷们就高兴了。
县城安全了,那天下就太平了,大家又可以载歌载舞,继续过着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去了。
至于大明的天下到底烂成了什么样?
这个不重要,只要皇帝看不到,那大明的天下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君不见地方造反的泥腿子那么多,可朝廷里还是天天报喜吗?
没错,崇祯皇帝朱由检到现在还在感慨呢:
“朕虽然不如太祖成祖,但勤勉不缀,总归是让大明走上正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