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水这条蜿蜒如龙的河流东岸,淮右与营州,这两处赵国边境的重镇却是一反常态。
晨曦初破,薄雾未散,淮水之东,难掩那股山雨欲来的紧迫气息。赵国的兵卒们,身着铁甲,手持长矛利刃,沿着河岸线列阵布防,步伐整齐划一,战意十足。
淮右之地,赵军精锐,旌旗招展,战鼓雷动,士兵们在广阔的平原上进行着紧张的操练。时而组成密集的方阵,如铜墙铁壁,难以撼动;时而化作灵活的小军阵,穿梭于草丛林间,演练着快速突袭与迂回包抄的战术。
箭矢如雨,划破长空,靶场上靶心频频被击中,展现出赵边骑射手们精湛的箭术。
而营州方向,则是另一番景象,赵军在河东岸大摇大摆的构建起了防御工事,护城河外,鹿角、拒马遍布,士兵们则在城墙上轮番值守,目光如炬,时刻警惕着对岸的动静。
……
对岸的淮左城,汉军营地内,都督邓济闻讯赶到江边,眉头紧锁,站在高台上,目光穿过薄雾,试图窥探赵军的真实意图。
然,连续数日的观察,赵军的频繁调动让他感到困惑不已,那些看似无序的演练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部署?
邓济心中暗自思量,决定不能坐以待毙,随即下令全军进入戒严状态,加强巡逻,同时派遣细作与斥候,化装成渔民、商贩,悄然渡过淮水,试图从赵军内部获取情报。
然而,赵军的戒备同样森严,细作们几次尝试都未能接近核心区域,只带回了一些零散且难以拼凑的信息。
同样,坐镇晋城的副都督张兴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赵国的这次大规模调动绝非偶然,背后定有深意。
无奈之下,张兴下令全城戒严,增加城墙守卫,同时派出更多的细作与斥候,甚至不惜重金悬赏,只求能探得赵军的真正目的。然而,赵军的防线如同铁壁一般,难以渗透,让汉军的情报收集举步维艰。
……
就在汉军上下一片焦虑之时,赵国的动作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十一日后的黄昏,赵军大将军赵之毅,这位身经百战、威名赫赫的将领,亲自率领十三万主力精锐,浩浩荡荡进驻营州。
与此同时,左骑将军慕玄也率领八万铁骑,抵达淮右。会合驻地边军之后,赵之毅麾下的十六万大军,个个骁勇善战,装备精良;慕玄的十万精锐,更是以骑射闻名,来去如风,战斗力极强。
……
两日后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淮水上时,赵军上下已整装待发,士气如虹。
营州,赵之毅。淮左,慕玄。
“进军!”
随着各自主将一声令下,两地赵军几乎同时行动,战船如箭般划破水面,士兵们手持兵器,喊着震天的口号,向着对岸的汉军阵地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