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接过降书,手指轻轻摩挲着信封,心中暗自思量。他再次看向沙盘,那些代表敌我双方的旗帜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战斗与未来的可能。
二皇子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命三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发。着东北军主将率军前去迎接罗刹使臣,告诉他,在不伤及罗刹使臣性命的前提下,随他如何检验罗刹国的诚意!”
斥侯闻言,心中一凛,忙应声退下。他知道,这场战争,或许就要结束了。然而,结束并不意味着和平,而是另一场较量的开始。
罗刹国使臣被东北军安置在营中后,被直接安排在东北军营地的正中央,四周有重兵把守,一举一动皆在东北军的监视之下。使臣们心中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更不知道罗刹国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贾赦请罪的折子同罗刹国的降书一前一后送达仁康帝的书案之上,比这些更早的是江离的密函。
密函上,把贾赦到东北后所有的事情一件不漏的都汇报给了仁康帝,包括他主导的几次战役,以及攻陷罗刹王城后的一举一动。字里行间,既展现了江离的忠诚与谨慎,又不乏对贾赦能力的认可与几分不易察觉的忧虑。
仁康帝展开贾赦的请罪折子,字里行间满是自责与惶恐,言辞恳切,似乎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然而,仁康帝阅人无数,心中自有权衡。他将两份文书并排放置,目光在字里行间穿梭,最终轻轻一笑,这笑中意味复杂,既有对局势的把控,也有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好一个贾赦,好一个东北军。”仁康帝低声自语,随即召来了大太监戴权,“去,传朕旨意,让贾赦即刻回京。至于江离,着他继续留守东北,密切监视东北军的一举一动,必要的时候可以便宜行事!”
戴权领命而去,仁康帝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贾赦此次虽擅自行动,却也确实为大盛解决了心头大患,罗刹国的威胁一朝解除,边疆可安,百姓亦可安居乐业。
但此事背后,贾赦的手段以及同东北军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暴露在了人前。无令调兵,这在任何一个君王面前都是大忌。
贾赦是贾源一手带出来的,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还就这样做了。
仁康帝心中暗自思量,贾赦此举,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若真是心怀坦荡,一心为公,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但若是后者,有恃无恐,那自己就要早做打算了。
仁康帝深知,贾家在大盛朝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贾源更是开国功臣,威望极高。贾赦作为贾源的子孙,自然也是备受瞩目。但正因如此,他更应该谨言慎行,而不是肆意妄为。
“贾赦啊贾赦,你究竟是想做什么?”仁康帝低声自语,眼底一片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