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回到1989:世界重启> 第97章 战略性武器的发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7章 战略性武器的发展(2 / 2)

“快走啊,呆在这干嘛?”上次见过的中科院几名院士认识李文龙,拉着手就要进去大楼。

真是一帮为国为民的老专家学者啊!大半夜一个电话就从床上起来,气喘吁吁的跑来了。

进入一个会议室,十几名院士和专家,还有十几个肩膀上两三颗星的将军坐下后,李文龙拿出几个硬盘安装在电脑里,打开投影。

电磁脉冲武器的相关理论早在1925年就由漂亮国物理学家康顿提出,又称为康顿效应。但是这种武器并不是人类刻意研制的,而是在苏国和漂亮国所进行的氢弹引爆试验中无意发现的。冷战开始后,两国相继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在实验中,两国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核爆后,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电磁元器件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受到损坏。受此现象启发,世界军事强国认识到电磁脉冲在军事上的巨大价值,从而逐步开始研发电磁脉冲武器。

电磁脉冲武器大致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高空核爆电磁脉冲武器(HEMP);超宽带( UWB) 电磁脉冲武器;高功率微波( HPM) 武器。由爆炸驱动的电磁脉冲武器,又分为核致电磁脉冲武器和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但核致电磁脉冲武器存在放射性污染、破坏力巨大等核武器固有的弊端。因此,没有核污染,又拥有威力巨大的电磁脉冲攻击能力的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得到重点发展,通常大家所说的电磁脉冲武器指的就是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20世纪80年代后期,漂亮国军方研制出利用常规弹药爆炸产生高功率电磁脉冲的方法。随后,在战场可影响局部区域的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也相继问世。

电磁脉冲武器作为一种在未来战争中可能改变战争规则的新概念武器。

电磁脉冲炸弹,利用一股带电荷的光子射击一堆低原子序数原子,导致原子释放电子。这些电子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进一步产生瞬间电磁辐射。这个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叫康普顿效应。后来,随着苏国和漂亮国相继进行核试验,证明了康顿效应所产生的巨大的破坏力,电磁脉冲武器因此而诞生。

此后,两国氢弹核试验又将这种武器的研制向前推进了一步。1961年10月30日,苏国在北极圈内的新地岛引爆了一颗当量达到5000万吨的氢弹——“沙皇”炸弹。核武引爆实验,导致新地岛周边数千公里的雷达系统和电子通讯线路全部瘫痪。

无独有偶,两年后,1963年7月9日,漂亮国军方在太平洋的核试验场约翰顿岛空域做了一次氢弹核爆实验。核爆炸所造成的损伤,让远在几千公里外、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的上百个警报器全部失灵。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照明变压器全部被烧坏。在夏威夷以西3700公里的威克岛,其跟檀香山之间的远距离短波通信也被迫中断。距离爆炸中心1300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上,当地人的生活用电被摧毁,漂亮国军方搭建的电子通信监视指挥系统也全部失灵。除此之外,就连远在5000公里以外的澳大亚也受到了此次核爆的影响。

对于两国在两次氢弹爆炸实验中,造成的大范围电子设备被摧毁的现象,当时,人们还搞不清楚原因。后来,经过数年的研究,人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正是核试验产生的瞬时电磁脉冲。对于氢弹爆炸所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两国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军事价值。利用电磁脉冲效应制造武器正好符合现代战争“非接触、零伤亡”的作战理念。由此,军事大国开始了针对电磁脉冲武器的研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