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更是想着卖他一个人情,一是还前面“变速自行车”的“债”,二是想结交他这个人。
然而,可惜的是,回复的话语,几乎是没啥差别。
张队长的答复,高考资格这事,它真不归自己管,也插不上什么手。除了表示抱歉外,他也是没有半分的办法。
最后,则是“刘公子”刘放了。
其他人那里,王志青都没有得到“好消息”,最终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到了这位“二世祖”的身上。
为了,让这位爷能够真心实意地帮忙,王志青更是为此拿出了不少的“干货”。
关于“变速自行车”的事情,王志青将自己考虑了许久的想法,都分享给对方。
比如说:不能量产的问题。
王志青便建议其做小做精,将目标群体锁定到少数人的身上,不要搞大而全的模式。
就搞品牌与定制。
“变速自行车”这类的产品,在当下的时代,很明显就不是为普通人而设置的,那么客户群体,便无需考虑低端消费者。
要卖,就卖给那些有钱人。
当然,有钱人他们需要的东西,特别才更有吸引力,那么特殊定制,便是又一个让这些人选择此款自行车的卖点。
最后,便不得不提一下“抄袭”与“复制”的问题了。
王志青,给刘放出的主意是,做品牌和加防伪。
将自己的“变速自行车”做成一个牌子,那么以后那些“抄袭者”和“模仿者”便很难再撼动它。同时,还要为每辆车子做上编号与不同的防伪标志,以便能够迅速地辨别真假。
还有就是“营销”方面,“饥饿营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控制数量,提高价格,更是将品牌的含金量提升起来。
一、二、三、四……
当王志青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给刘放听了之后,电话的那头,便彻底地没有了声响。
二十一世纪的老套路,在八九十年代,还是非常地震撼与超前的。
刘放那边,一时被狐疑晕了,也实属是正常。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放久久没有回复,等待了许久,他才再次发声。
内容嘛,便是他还想要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