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方拥有了雄才大略,那么他的取胜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兵书上所有的细节计谋,都是围绕这五点,壮大自身,削弱对方以达到以强胜弱。
修士的斗争发生在个体之间与军队打仗有所区别,郑到依据兵书上的思想也自己总结了五点:力、智、势、意、域。
力量:修士的修为、神通,斗法战力,纸面实力;智计:修士谋略,阴谋诡计、欺骗、利用、威胁、恐吓,策反等等手段;权势:修士的地位身份,背后势力,靠山背景。此三点为累重,代表修士平日修行积累,对自身基础的提升。
意念:修士战斗时的心理状态,战斗意志,勇气,反应力,随机应变能力。环境:影响斗法的外在因素,对神通的施展是否有利,对修士实力影响有多大。此两点为攻坚,代表修士斗法时发挥,对已有神通的掌控。
攻坚累重,攻坚而无累重者,愈战愈疲,难成大器,例如南宫蛮;累重而无攻坚者,难当大敌,成就有限,例如易权。总而言之若是一个人平时积累深厚,战时发挥出色,兼具攻坚累重,那么他取得胜利不过是自然而然之事。
这套理论也是郑到作战时很大一部分依据。而是否爆发战斗,便要依据对力、智、势、意、域五点的判断。
以强敌弱合理的战斗,就一定要取胜,不留余地的压死对手,以弱对强不合理的战斗,则要竭力避免,拖延时间,甚至断尾求生。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明显坑害南宫铃与参加论道大会和易权作对是不合理的战斗。郑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陷入了如此困局。
如果郑到当时放弃了那只大罴,如今听从调令安排,又会如何?
首先他花费数千灵石打通兽堂关系,这份损失他会承受,其次没有熊灵的力量他不可能打造出证道剑,也不可能有如今的实力,他的修行速度会大大减缓。而调令如期而至,他将再没有力量反抗,被发往沧州。证道剑或许永远只是块铁再也打造不出来,到时机会更少不说,想要还上陆扬名重生丹的贡献值更是遥遥无期。
怎会进也是困局,退也是困局?郑到眉头紧锁,他觉得自己已经很近了,离真正的道很近了,那是什么道?
他尝试脱离兵法,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