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愚忠,现有的大明江山还有希望吗?这天下的黎民百姓还有机会吃上一口饱饭吗?
无数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浮现。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十六岁的范景文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山东东昌府推官(掌理刑名)之职。
意气风发的范景文本以为饱读诗书的他能为百姓做些什么,于是他废寝忘食,开始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
可查着查着,他就查不下去了,因为案件实在太多,而这些冤假错案大多都与土地兼并有关。
而能做土地兼并的不是高官家眷,就是富贾士绅,要么就是屯田卫所里的各级将领,要查他们,比登天还难。
最后,屡屡碰壁的范景文只能眼睁睁看着富者巧取豪夺,穷者为贼为盗而无可奈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坚守清廉。
数年后,东昌蝗灾遍地,饥荒四处蔓延。范景文四处求粮救灾,可朝廷下拨的赈灾款和从乡绅那里拿到的捐助不过是杯水车薪。
看着饿殍遍野,百姓流亡,范景文除了变卖家财拯救少数饥民外,别无他法。
天启年,正值阉党当权,范景文上疏请求朝廷纳贤才,养仕节,结果被贬为庶民。
崇祯二年,皇太极兵围北京城,作为河南巡抚的范景文自筹军饷粮草,带着八千府兵上京勤王。
虽然最终京城之围得以解除,但范景文却亲眼目睹了无数金银、粮食和百姓被掳走的惨状,整个京畿、京东地区满目疮痍,尸横遍野。
可即使如此,朝廷诸公不思如何救民,如何强国,却想着法子借题发挥,排除异己。
接着,袁崇焕被杀,钱龙锡下狱,就连三朝阁老孙承宗也被排挤出朝堂,被贬为庶民。
如今天灾不断,朝纲腐朽,皇帝志大才疏,百官只谋私利,整个大明朝已经千疮百孔。
如此下去,怕是用不了几年,这江山不是为后金所占,就是为造反军所夺。
“哎……”范景文一声长叹,从记忆中挣脱出来时,已是泪流满面。
就在这时,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
“质公,给。”
范景文缓缓抬起头,视线模糊之中,他看到一个唇红齿白、样貌俊秀的少年正递来一封书信。
在尴尬与疑惑交织之际,郑森开口了:
“此书信是石斋先生托我转交与你。
他还说,希望能与质公再为同僚,为苍生,为社稷,为光复大明,共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