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崇圣寺三塔、剑川木雕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大理的历史沿革,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西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西汉两次派兵攻击“昆明”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个县,这些县属于益州郡管辖。这一行动标志着大理地区正式被纳入汉王朝的疆域管理之下。
祭神树礼俗 ,在大理各个彝族村寨都有神树,被称作“密枯”神树。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那天,村村寨寨到本村“密枯”神树下,杀鸡宰猪做饭,用来献祭传说中的“密枯”始祖,保佑村寨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祭祀结束后,就在树下一起吃饭,俗称“打拼伙”,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团结。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民间礼宾待客的一种传统礼俗,历史悠久,早在唐樊绰《蛮书》就有记载:“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惯。从制作,到敬茶、品茗,有着一套颇为讲究的仪式,现多以融合白族传统歌舞形式呈现。细酌慢饮,宾主情谊,尽在茶中。头道茶经过土陶罐中文火的熏烤后,茶香中带有苦味,故名“苦茶”。二道茶配制时,加入了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红糖,茶味甜带乳香故名“甜茶”。大理民俗礼仪有:迎娶礼俗、“哭嫁”礼俗、新婚“对歌”、祭神树礼俗、祭拜土主、出行礼俗等。
白族姑娘出嫁有:哭嫁、掐新娘、过“火盆”,热热闹闹乱三天,欢欢喜喜讨媳妇的说法。在我国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分布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那就是白族。白族是一个对外来文化包容接纳,却又保持自己特色的民族,对于结婚这件人生大事,白族人民亦是如此。婚礼第一天的主要是为后两天做准备工作:白天,白族人会在家搭喜棚、贴对联、挂喜匾,晚上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唱戏、跳舞。婚礼最热闹的要数第二天“正喜日”,这一天,新郎家会请亲朋好友吃“土八碗”,并将新娘接到家中。第三天,新娘要下厨房做鱼类食品孝敬公婆。这一习俗体现了新娘对家庭的尊重和对公婆的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