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朕,崇祯挽救大明> 第119章 衍圣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衍圣公!(2 / 2)

崇祯帝心志如铁,眼中不容纤尘,对于新政秉持公正无偏,誓无特例,谓若开此恶例,则新政难行,后患无穷,不如不施。

他早对孔门心存筹谋,深知科举改制、工学理学之兴,孔家必成绊脚石。于是,龙颜微露锋芒:“倘若孔门与宗室暗通款曲,图谋不轨,卿等还欲以优待饲虎?”言罢,目光如炬,直逼陈爱卿,意在问其立场,是忠是奸,一目了然。

陈奇瑜闻言,额上汗珠如豆,急辩道:“陛下若赐衍圣公以恩泽,彼必谨守礼法,安分守己。”崇祯冷笑反问,连环炮似地质疑:“若朕不赐,莫非彼等便欲揭竿而起?既生反心,朕何须再施雨露?”字字如剑,直指人心。

王承恩在后,心急如焚,暗叹陈奇瑜不明时势,身为帝党重臣,何以偏袒外戚?提醒之声细若游丝,却饱含深意:“大人慎言,勿使忠心蒙尘。”

陈奇瑜终是悟了,身负国之大任,岂能因私情误国?于是,他毅然决然,跪倒在地,声音坚定:“臣,唯陛下马首是瞻。”韩山河与王承恩见状,心中暗喜,危机化解。

“爱卿平身。”崇祯帝语气平和,心中却知,书生虽迂,忠心可鉴。此番敲打,意在提醒,非为严惩。

忽而,崇祯帝灵机一动,脑海中闪过解决粮荒之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孔家田连阡陌,粮仓必丰。或可解朕燃眉之急也。”一语既出,满座皆惊,皆叹帝王心思,深不可测。

世家巨擘,坐拥深窖藏粮,灾荒之年亦能稳坐钓鱼台,反以灾为机,低价鲸吞百姓膏腴,此乃土地兼并之暗流涌动。其家粮仓常新,旧粮流转,周而复始,非但不惧灾荒,反视为家族昌盛之契机。

市面粮荒价飞,而崇祯帝心忧大明,笃定国库丰盈,否则早该动荡不安。实则,粮皆匿于私家之手,藏匿之深,可见一斑。

言及此,韩山河与王承恩眼中精光一闪,二人乃帝党铁杆,王承恩更是帝之心腹,韩山河虽因落水案声名狼藉,被誉为“龙腿子”、“刽子手之首”,然其立场坚定,无人能动。

韩山河以眼神示意陈奇瑜,意指此事他最为明了,应速速禀报。陈奇瑜遂言:“孔家良田二十六万亩,依其族众与民间存粮惯例,粮窖藏量应不下二十二万石。”户部对此等豪门,皆有详尽记录。

韩山河进而补充:“陛下,孔家之田,明者有限,私藏者恐亦不少。”崇祯闻言,目露嘉许,思及宗室藩王亦必有积粮,然如何取之有道,成为难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