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来越好,过了镇上也恢复了空前的秩序。
走商们从别处运来了粮食。有横山县有周县令在,他们压着粮商们不敢提价。
加之如今的政策就是这样,更没人敢以身犯险。
普通老百姓,如果粮食不够吃的话,也可以都可以到粮铺里购买。
别的不提,就连肉摊上都出现了猪肉,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征兆。
这一天,宋家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孙媒婆是远近闻名的媒人,她受镇上沈屠户所托,上门提亲。
任孙媒婆把沈屠户吹得天花乱坠,宋家人也是不心动的。
虽说不能以貌取人,可沈屠户这一脸横肉的。
“沈老爷在县上卖肉,那也是远近闻名了,大家伙都知道他的人品的。他前头那婆娘几年前就没了,也是她薄命。家里那俩小子也都十来岁了,不用人招呼。”孙媒婆把沈屠户的情况说了说。
这些随便一打听就能知道,她犯不上说谎。
李氏黑着脸心中说不说了,烦躁什么东西,也敢来惦记她家三娘。
“不合适不合适,孙媒婆请回吧。”
李氏也不好得罪孙媒婆,这些媒婆虽然是下九流的,可若是得罪了她,让她往外面那么一诋毁,家里的姑娘以后也不用活了。
到时不需孙媒婆实打实的诋毁,就是她往外头似是而非的说上两句,家里的姑娘便没人敢问津了。
所以李氏虽然心里不高兴,却也不好表现得太明显。
“宋夫人啊,这沈老爷家底殷实,算是很不错的啦。你家姑娘嫁过去不说吃香的喝辣的,那猪肉可是管够的。”孙媒婆也算难得实在的了,一开始就说明了沈屠户的情况,又问姑娘的,没有坑蒙拐骗。
她是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所以一直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见李氏还是不为所动,孙媒婆做最后的挣扎:“要不您先跟家里的宋姑姑商量一下。”
啊?原来是给小姑子提亲呀。
李氏心下一动,幸亏她刚没表现出来,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败坏了三娘的名声。
若是给小姑子提,还真要问问她的意见。
李氏也不知小姑子的意愿,不知她是否还想再嫁。若是小姑子有这个想法,而她这边又拒绝了,那不就好心办坏事了吗?
还是得问问,李氏心下有了盘算。
“小翠,这茶都凉了,给孙媒婆再上一盏热茶。”李氏借故叫来小翠。
等小翠给孙媒婆换了热茶,李氏又叫她过来耳语了几句。
孙媒婆只作不知的喝着新换上来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