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大唐气象> 第225章 被阉党挟持的窝囊帝王(5)从维州事件看牛李党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被阉党挟持的窝囊帝王(5)从维州事件看牛李党争(1 / 2)

说起“牛李党争”,几乎是大唐之后历朝历代党争的代名词。

所谓“牛李”,分别对应唐朝宰相牛僧儒与李德裕。而实际上,牛僧儒是受李宗闵提携的,“牛李党争”更多源自李宗闵与李德裕的二李之争。

前文对此曾简单介绍过,“牛李党争”说的是宪宗期间,举人李宗闵、牛僧儒因在参加殿试选拔时,发表对宰相李吉甫的不满言论受到处理,引发朝臣不满,导致李吉甫罢相。李吉甫之子李德裕怀恨在心,接替他爹与李宗闵、牛僧儒持续干仗的事。

从时间脉络上看,牛李党争缘起于宪宗,终结于宣宗,前后贯穿六帝、四十余年。文宗时期,两党势均力敌,角逐的最为激烈。

篇幅所限,本文重点讲讲发生在太和年间,因党争致使国家利益受损的“维州事件”,由此一窥“牛李党争”真相!

李德裕,出自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早年因父亲原因,得以门荫入仕。

李宗闵,出自陇西李氏,先祖是高祖李渊之子郑惠王李元懿,贞元二十一年(779年)进士。

牛僧孺,祖籍甘肃灵台,隋朝仆射牛弘之后,与李宗闵为同期进士。

论出身,三人都不简单,只不过李德裕是当朝宰相之子,家境富裕;李宗闵、牛僧孺则因家道中落,相对较为贫困。

论能力,三人均是才华横溢的当世能臣,穆宗时期先后在朝中出任要职。

长庆元年(821年)四月,时任中书舍人的李宗闵卷入科考舞弊案,受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排挤,外放为剑州刺史,后又调回朝中担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三月,户部侍郎牛僧孺受到穆宗器重,在时任宰相李逢吉的引荐下荣登相位,李德裕则被外放为浙西观察使。

宝历元年(825年)正月,牛僧孺因不满李逢吉弄权,主动辞去相位,到武昌军做了节度使。

文宗即位后,于太和三年(829年)八月,征调李德裕入朝,出任兵部侍郎。

分管兵部的宰相裴度向来欣赏李德裕才识,准备引荐他为相。没想到李宗闵在宦官资助下捷足先登,做了宰相。

刚一上任,李宗闵就伙同阉党,鼓动文宗将刚刚回朝没多久的李德裕外调为义成军节度使(驻滑州,今河南滑县境)。

当初,裴度在征讨淮西军时,将还是小人物的李宗闵收入麾下担任观察判官,李宗闵由此步入仕途快车道。这次,因裴度出于公心引荐李德裕,让李宗闵深感不满,愣是将这位曾经的恩公、已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裴度,打发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