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切稳定了,赵五儿在兵部挂名兵部尚书一职,但他放权给下面的两个侍郎统管兵部工作。
除非特别大的事,否则都是两个侍郎管理。
皇上及全体文臣武将都不敢对此有任何异议。
笑话,那是一手就能弄死十几个几十个武官的狠人,谁敢得罪。
而兵部两个侍郎都是赵五儿自己提拔上来的,其中一个更是自己的亲信。
这样,朝廷上的事情,有什么特别的他都会过来汇报给自己。
自己倒不是想插手什么,但不能做聋子。
而赵五儿也给皇上和众位大臣一个自己特有的习惯,那就是她可以不定时上朝。
就比如,在赵五儿的提议下,禁止女子缠足。
并且严令凡是在给女子缠足的,父母都要受到游街处罚。
赵五儿也想了,如果罢官或者罚银子,都不现实。
毕竟这时候的官实在太少了,被金人给屠杀了八成。
在罢官就没人当官了。
而罚银,在这样的严令下,还给女子缠足的人家是不在乎那些银子的。
那么,就让他们丢脸。
凡是给女孩子缠足的父母,都戴枷游街。
要是父亲当官的,那就在他下朝后再戴枷游街。
古人都是特别爱面子的。
在一个官员给女儿缠足被发现后,赵五儿想立一个典型,亲自指挥兵士们把该官员和他妻子戴枷立于闹市上。
之所以赵五二亲自下场,是因为,通过调查,顶风给女儿缠足的居然是这个官员的妻子。
原来,那天下朝回家,他就听下人回报,说今天夫人请了裹脚匠回来给他们六岁的小女儿缠足。
这个官员一听,立刻去找了夫人,责问她说:“夫人,现在朝廷三令五申不允许给女子缠足,你怎么还给闺女缠呢?这要是传出去,官儿做不了,脸也丢尽了。”
没想到他夫人说:“官人,咱们一个五品小官,谁会关注咱家的事?再说,女人不把脚缠上,踩着一对大脚板,将来怎嫁得了高门?你看吧,别人家肯定也都会像咱们一样,偷着给孩子裹脚的。”
官员也就由着夫人了。
赵五儿通过几世以来的调查知道,那种当家男人死盯着自己女儿是否裹脚的不多。大多数都是当家主母极力主张给自己女儿缠足。
而一旦当家主母决定不给女孩子缠足,男人也就那么一说,随后也就不管了。
而现在这对夫妻,这个夫人明明在金人围城俘虏这些官员女眷的时候,她也在其中走了大半天的路。
要不是赵五儿的解救,她那双小脚能坚持走多远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