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郡郡城。
郡守府邸。
太守李新恭敬地站在宋麟身边。
宋麟翻阅着资料,不时询问一句,太守及时回答。
李新乃是修士家族李家的后人,修士一般活得很长,家族蔓延数百年,包括分支的后人数量高达数万都可能。
李新便是这样的角色,虽然不与家族交流许久,但有事也有借口过来干涉。
现在便是如此。
宋麟找上门来,得知是自己的老祖宗们带头,李新马不停蹄投靠了。
不一会,其他五个郡的太守在道士的接送下纷纷到来。
除此之外,还有各郡的指挥使、军指挥使等等。
郡守李新道:“回道主,六郡的禁军共有两千五百名,也就是五个指挥营,一个军配置。常备戍军共有五千名,两个军的配置。乡兵十五万人。六十个军的配置。”
总兵力加起来十五万多人。
这是常备力量,对于两千多万人口的六郡而言,其实这个数量也不少。
至少对于他们这种不靠近边疆的地区不算少。
边疆地区的禁军数量起码是此地的几十倍。
禁军是直属朝廷管辖的兵马,平时派到其他地区镇守,到了时间就换地方。
属于朝廷最精锐的部队,完全脱产训练。
常备军是郡府和朝廷共同指挥的军队,朝廷负责发粮饷和指挥,郡府负责执行和招募。
乡兵多是因为本朝兵制,乃是按照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并且有服役时间的武装,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
参与乡兵算是服徭役,一般要自带粮食和兵器。
“徭役,乡兵不用给钱吗?”
宋麟思索片刻说道。
李新苦笑一声,道:“郡府没有那么多钱。”
郡城的赋税起码一般上交道门,再一半上交朝廷,根本剩不了多少。
“以后……取消上交赋税。”
六郡上交的赋税加起来不超过百万,大部分只是普通粮食和布匹,用来交换也换不到什么好东西,还不如留给百姓。
六郡太守愣了一下,立即躬身下拜。
“道主慈悲!”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而让百姓轻松的道人。
大多数丛林并不像宋麟一般所图甚大,也没东华丛林赚得多,看不上那三瓜两枣。
宋麟回到东华丛林,召来吴易、清玉、尸阴华等人,跟他们说明了六郡之事。
“六郡有不少读书人和官员值得培养,我们可以牺牲一点,让他们有政绩升入朝廷,增加我们的话语权。吴易!”
宋麟看向那个有君子之风的少年。
“周易和经世致用的书籍看了吗?”
宋麟上次曾经交给吴易几本书,周易为道学,经世致用书籍为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民本、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思想。
吴国门阀比较严重,甚至道门本身就是门阀的后盾,这点很好理解,不必多做解释。
寒门、庶民读书人大多晋升无望,这种思潮在他们之中应该颇受欢迎。
而英王也被他们所拥护,一旦这种思潮形成一股势力,即便英王不想,他们也要将吴易推到某个位置。
至于其他人想学?
其实也挺简单,第一个先抛支持自己的门阀,唯有吴易这种什么根基都没有的势力才能这么搞。
“弟子明白,不过我这个王位并没有实权,这样贸然干涉地方运转……”
“这个不需要担心。”
宋麟毫不在意。
相比于世俗,宋麟更应该关注其他势力,但这是东华的地盘,来者就杀,不留任何面子。
之后一段时间,宋麟联合吴易开启了改革。
首先是在郡城造了一座王府,同时还建立慈幼司,施孤司等等部门。
对于读书人,还有藏有大量书籍,并且免费借阅的弘文馆,以此来拉拢寒门读书人。
功课优异者,还能受到王府的资助,提供赶考的路费等等。
当然,以宋麟的经验来看,这些只是小恩小惠,大多数人只会记一阵子,不会记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