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等便是十天半个月,好在他并不着急,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营寨的修建工作。原本用于行军的帐篷都被整理好,改为在营寨内建造木屋居住。
这些木屋借鉴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吊脚楼设计,因为印度的蛇虫鼠蚁实在太多,住在吊脚楼上会让人感到更加安心和舒适。
士卒们十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军官则每人独占一间屋子。而刘胥的吊脚楼更是独特,一共修建了四栋,并且相互连接在一起。这四栋房子各自有着不同的用途,分别作为他的卧室、议事厅、厨房以及侍从居住的地方。
至于那些被抓来的老弱,则与牲畜一同被关押起来。他们被围在木墙之中,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每天只能得到一点勉强维持生命的馊饭和泔水。
随着返回营地的士卒数量不断增加,关押老弱的区域变得越来越拥挤,臭味也愈发浓烈。即使这些区域位于营寨的外围,但那股令人作呕的气味仍然能够飘散到整个营地。
由于这种恶劣的环境,士卒们的胃口逐渐变差。火头军每天精心准备的饭菜似乎都被那种臭味所污染,让人难以入口。就连与老弱一同饲养的牲畜,也没有人敢食用,因为人们担心它们身上的屎尿味已经深入肉里。
即使刘胥住在山坡的最高处,也能嗅到那股难闻的气味。他意识到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须尽快实施自己的计划,否则一旦发生瘟疫,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下达了一道冷酷无情的命令:奴兵们驱赶着那些年老体弱、无力反抗的人,前往拉普底河寻找一处水流缓慢的地方,开始修筑堤坝。如果有老人或弱者不幸死亡,就直接把尸体扔到河里,不允许使用火葬或土葬的方式。
为了确保看守这些人的士兵的安全,刘胥特别要求他们戴上自己仿制的后世口罩,并在每天回到营地之前,先到大水池里清洗身体并更换新衣服。这个大水池位于营地外,里面引入了流动的河水。每天都需要将池水放光,然后重新注水,并加入石灰。等石灰完全反应之后,奴兵们可以进入水池进行消毒。
不仅如此,营地内到处都洒满了石灰,以防止瘟疫的传播。刘胥深知瘟疫的可怕,因此对防疫工作非常谨慎。他认为制造瘟疫是一项危险而有效的策略,但他绝对不会引火烧身。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其他士兵免受感染。
负责看管老弱的奴兵被安排在一个单独的营帐中,禁止他们进入主营地。每天都会有人给他们送来食物和新的衣物,放在营门口。同时,奴兵们换下的衣服必须立即焚烧,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如果违反规定,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可能被处死并扔进河中。
通过这些措施,刘胥希望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同时利用瘟疫作为一种武器,来削弱敌人的实力。然而,这种手段无疑是残忍且不择手段的,充满了人性的丑恶与无奈。在战争中,人们往往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以求生存和胜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反思战争带来的伤害,以及人类在追求权力和利益时所付出的代价。